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2004年02月17日 13:36 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2.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一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千克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3.装瓶灭菌 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4.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5.菌丝体培养 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8—20℃,空气湿度在60—70%,每平方米摆放390瓶,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 6.搔菌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其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 7.催蕾 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2—13℃。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 8.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当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 9.生育与采收加工 生育阶段的室温应控制在8—13℃,空气湿度75%,光线以黑暗为主,每平方米放置200瓶,待子实体长至13—15厘米,菌盖直径达0.50—1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包装,一般用聚乙烯袋抽气密封小包装,每袋100克。 摘自:2003.12.24.5版《农村新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金针菇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