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2003年12月17日 08:41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
- 关键字: 蘑菇
白灵菇,又名阿魏侧耳、阿魏蘑,是干旱草原具有代表性的珍稀食用菌。其籽实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食物纤维、维生素和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矿质元素的保健食品,并具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药效,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且能降低胆固醇含量,防治动脉硬化。 籽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凸起,后渐平展,中央逐渐下陷呈歪漏斗状,白色。菌肉白色,中间厚,边缘渐薄。菌柄偏生,上粗下细或上下等粗,表面光滑,色白。培养基含水量在60%--65%较合适。籽实体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时发育正常。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籽实体发育温度为15℃--18℃,从出菇到采收需7天--12天。菇蕾分化需要散射光,在不通风的菇房中容易产生畸形。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5--8.5。 一、原料配方 1.棉子壳78%,麸皮20%,石膏粉1%,糖1%。 2.玉米芯60%,棉子壳20%,麸皮18%,石膏粉1%,糖1%。 二、菌袋制作 将原料按配方混合均匀,加水比例通常为1:1.2--1:1.3。建堆发酵7天左右。装袋后及时灭菌,灭菌后将菌袋冷却至室温,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培育菌丝。35天--40天菌丝可以长满袋。 三、菇期管理 1.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场地内,揭开两端袋口,根据外界温度摆放5层--10层菌袋。 2.增加环境湿度。采取喷雾的方法使菇场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3.保持菇场通风良好,光照以散射光为主。 4.在10℃--15℃的条件下,10天--20天菌袋两端可以形成白灵菇的小菇蕾。 5.菇蕾形成后,增加通风量,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不宜超过95%。 四、采菇 在正常温度下,从幼菇形成到白灵菇成熟约需10天左右,气温低白灵菇生长慢,但质量好;气温高则生长快。白灵菇成熟时,菌褶分化完全,菌盖平展,菇体开始变黄。应在成熟初期及时采收。 五、采菇后的管理 采完一潮菇后,停水1天--2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然后再进行出菇管理。 可以将出过一潮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袋进行覆土,用土壤将菌袋掩埋,但菌袋一端宜露出地面1厘米左右,防止出菇后菇体上粘上土粒。 河南省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焦镭、柴梦颖 摘自2003年第10期《农村实用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