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草菇小球菌核病的防治

草菇小球菌核病的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症状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阶段易染病。发病初期,在草菇或菇床上出现银白色菌丝,向四周扩散形成白色菌落,后白色菌丝逐渐消失,出现似油菜籽状小菌核,�...

     症状 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阶段易染病。发病初期,在草菇或菇床上出现银白色菌丝,向四周扩散形成白色菌落,后白色菌丝逐渐消失,出现似油菜籽状小菌核,致子实体不能形成,或小子实体凋萎;大子实体虽不凋萎,但长出不规则裂纹或皱褶,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 称小球菌核,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银白色,浓密,菌核呈放射状生长,经7天左右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黄白色至黄褐色,老熟后呈茶褐色,似油菜籽,表面光滑,直径1毫米左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生活在土壤中或有机质上,能侵染多种蔬菜或禾谷类作物。栽培草菇的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多带菌。草菇播种后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在草堆中迅速繁殖扩展,不仅使草菇培养料养分被消耗,病菌还分泌毒素杀死或抑制草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造成完全不出菇,或直接为害子实体。  防治方法 用石灰水浸泡稻草灭菌。把稻草扎成小把后捆成大捆,置于5%~7%石灰水中浸泡2天后,用清水冲洗,使稻草的酸碱度低于pH9 。否则稻草碱性过强不利于菌丝生长发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