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该病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

    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该病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开裂。覆土和栽培料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蘑菇菇蕾穿过覆土时,菌盖就可能受感染,若出菇期浇水不当,将菌床上的细菌溅到菌盖上,也能引起初次侵染。该病的防治应以生态防治为主,出菇期创造菌床外干内湿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刺激出菇,既保证了出菇期的湿度需要,又抑制了该病的发生,应尽量在早晚浇水,以避免热空气进入菇房,造成菌盖凝水,喷水雾滴要细,喷水后,立即通风30~60分钟,使菇表面尽快干燥,侵染则较难发生。避免中午气温高时浇水和通风,对已发病的菇房,要尽早摘除病菇,注意操作时不要造成人为的传播。摘除病菇后,菇房要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直至不再出现病菇时,才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另外,用600倍的次氯酸钠喷洒发病菇床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