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栗蘑的基础知识

栗蘑的基础知识

2009年07月10日 14:28 来源:农博网--中国蘑菇网

  (一)形态结构

  1.菌丝与菌核 栗蘑的形态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可食用的部分就是栗蘑的子实体,也称菇体。栗蘑菌丝体和子实体均是由无数菌丝交织而成的。

  栗蘑菌丝在越冬或遇不良环境时能形成菌核,菌核直径5-15厘米,菌核的外层由菌丝密集交织形成,呈黑褐色。菌核内部由密集的菌丝、土壤砂粒和基质组成。菌核既是越冬的休眠器官,又是营养贮藏器官,野生栗蘑的世代就是由菌核延续的。因此野生栗蘑在同一个地点能连年生长。

  2.子实体 它是栗蘑的繁殖器官,一个成熟的粟蘑子实体由多个菌盖组成(彩图19),重叠成覆瓦状,是群生体。

  (1)菌盖 粟蘑菌盖肉质,呈扇形或匙形,直径2--8厘米,厚2-7毫米。灰白色至灰黑色(菌盖颜色与品种及光照强度有关),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幼嫩时,菌盖外沿有一轮2-8毫米的白边,是菌盖的生长点,子实体成熟后白边消失。当子实体幼嫩时,菌盖背面为白色。子实体成熟后,菌盖背面出现峰窝状多孔的子实层,菌孔长1-4毫米,每平方厘米有菌孔20-32个,管孔白色,呈多角形。菌孔侧壁着生子实层,能产生担孢子。栗蘑孢子印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卵形,光滑。

  (2)菌柄 菌柄多分枝,侧生,扁圆柱形,中实,灰白色,肉质(与菌盖同质)。成熟时,菌孔延生到菌柄。

  (二)自然生态 野生栗蘑发生在栗树根部周围,多数都长有杂草,杂草主要有乌拉草、莠草、狗尾草、热草及艾叶草等。白天若是晴天,栗蘑生长不显着,但颜色深香味大。在阴雨天和夜间,栗蘑长得快,但颜色浅香味差。野生栗蘑生长的土质,多为含有腐叶和腐烂根毛的砂质土,砂粒细的如面粉,粗的为花生米至板栗大小的石块。砂质土的含水量为20-25%,pH6.5。

  采下野生栗蘑之后顺基部往下挖,与子实体相连的是菌索,在地下15-4O厘米的区域内,菌索纵横交错地与多个菌核相连。菌索和菌核都是由白色的菌丝与砂土、石块组合而成的混合体,质地硬而脆,菌索直径为2.0-3.5厘米的条状物,菌核是直径为5-2O厘米的块状物。再剥开附有菌核的树皮观看,在韧皮部布满了白色的菌丝束,长有菌丝束的树皮组织是坏死的,但湿度很大。在木质部表面,有一块近圆形的白腐部分,直径为6-8厘米,长满了菌丝束,菌丝束通向木质部的内部。由此可以表明栗蘑是木材白腐菌,栗树木质部的白腐现象是栗蘑菌丝侵蚀而形成的,菌丝对活栗树有危害作用。

  菌索是野生栗蘑的营养运输线,菌核是野生栗蘑度过不良环境的营养储存体。野生栗蘑能连续若干年从同一栗树根部周围发生,其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地下菌核。栗蘑菌丝把其分解木质部得到的养分源源不断地通过菌索输往菌核,在菌核内储存了大量的养分,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子实体靠这些养分得以生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