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甘蔗主要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甘蔗主要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41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甘蔗螟虫    甘蔗螟虫(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蔗糖分降低...

甘蔗螟虫
  
  甘蔗螟虫(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
  
  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为害严重、较常见的甘蔗螟虫有5种:黄螟、白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紫螟)。蔗螟的为害时间及为害程度等因自然生态环境、作物品种不同而异。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各种甘蔗螟虫的形状及为害状,简要作一介绍。
  
  枯心苗一孔位于地上,孔大,附近暗红,虫体淡紫――紫螟位于地面,叶鞘有横列孔洞(羽化状),虫体黄白――白螟位于地下,多在节及根带附近,虫体污黄――
  
  黄螟多孔直道,虫体有5条纵线――二点螟横道,虫体有4条纵线――条螟枯梢和螟害节枯梢(扫把尾),梢头死亡,侧芽丛生,有一羽化孔――白螟孔位于芽或根带附近,蛀道短――黄螟孔大,鞘内多虫粪,多在嫩节――紫螟孔附近枯黄,蛀道有横向――条螟孔附近不枯黄,蛀道无横向――二点螟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田残、枯叶茎,就地集中烧毁;将蔗田浸水3天,消除越冬虫源;此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用石灰水浸种;实行轮作。
  
  (2)割除枯梢:割除枯梢,可以显著减轻为害。
  
  (3)及时处理枯心苗:拔除枯心苗或人工杀灭蔗螟幼虫。
  
  (4)药剂防治:①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田,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2%乐果粉10千克或3%呋喃丹颗粒剂3一4千克,均匀撒施于蔗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等地下害虫及白螟。如果下种时没有施药,可在甘蔗萌芽后枯心苗发生前,按上述方法补施一次,或掌握在第一代二点螟孵化时用50%杀螟丹(巴丹)500倍喷雾,或用25%杀虫脒200倍液喷雾。②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50%杀螟丹1000倍液,每亩喷100干克;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或用25%亚胺硫磷500倍液喷雾,或用25%杀螟清5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重点喷雾蔗梢部三丫口处,效果好。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③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田,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1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靠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中的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
  
  (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成果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研究成功。
  
  凤梨病、黑穗病
  
  一,凤梨病是真菌病。在大多数蔗糖国家和我国各蔗区均有发生。
  
  本病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前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生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温、高湿,长期阴雨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如日本蜜蔗、“甜梦2000”。②种苗消毒。1)将蔗种用2%石灰水浸12-24小时或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o倍液浸种10分钟。3)种蔗窖藏前也要消毒。④与其他作物实行一年以上的轮作。⑤加强栽培管理。土质粘重、水位较高的蔗田应开沟排水,种蔗后应浅水覆盖。
  
  二,黑穗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的重要病害,
  
  发病症状:在感染病茎的梢头长出一条向下卷曲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达数寸至数尺。黑穗初期表面披着一层银白色的薄膜,即甘蔗表皮。病株未抽出鞭状物前,叶片细长,叶色淡绿;茎细小,节间长,当蔗茎抽出黑穗鞭后,下面的侧芽开始长出很多细小的侧茎,这些侧茎也长出黑鞭。
  
  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存活,而高温气候则对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因此,在长期干旱、高温的灌溉地区和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地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病率高,发病严重。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会促使迟分蘖和侧芽生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是:1)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梦2000”;种植无病种蔗,从无病田选健壮蔗株留种;2)进行种蔗消毒。先用温水浸种,用52°c的温水浸种18-20分钟,可以消灭种蔗内外的病菌;再用3%的石灰水浸种24小时。3)及时拔除病株,方法是:在甘蔗的黑穗鞭抽出之前,就应及时拔除病苗。对于已长出黑穗鞭的甘蔗,先将黑穗鞭剪下,放在塑料薄膜袋里,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然后拔除整丛病株烧毁。4)与其他作物进行一年以上轮作。5)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提高蔗苗抗病能力。
  
  黄点(斑)病和眼点病
  
  黄点(斑)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叶斑病中为害最大的病害。我国主要产蔗区均有发生。
  
  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萌芽后自气孔或直接侵入叶片,使甘蔗致病甘蔗发病时,受害的嫩叶最初产生不规则的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2厘米的黄斑。温度和湿度都适合病菌生长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黄斑形成不久,在病斑正反面出现赤红色小点,逐渐扩大,使叶片大部分变为赤红色。严重时,全叶变赤黄色。病叶先从叶缘开始干枯,最后整个叶片自上而下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中红色小点出现的同时,病斑背面长灰白色霉状物。
  
  高温多湿,蔗株较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等因素,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如日本蜜蔗、“甜梦2000”②减少菌源。及时剥除病叶并烧毁,甘蔗收获后,集中烧毁蔗田病株残叶。③施足基肥,施适量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④及时排除蔗田积水,适当追肥,促其生长。⑤药剂防治。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1)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亩用50-100克加水100-125公斤,叶面喷雾,有效期6-7周。(2)波尔多液1:100倍,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喷3-4次。(3)硫磺石灰粉,硫磺粉0.5公斤加石灰粉2公斤混匀,每亩用15~25公斤喷粉。每隔7天喷1次,连喷4-6次。
  
  眼点病属于真菌病,是一种传染迅速,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病菌在蔗叶上形成眼点形死亡组织,致使蔗叶失去生理功能。发病初,蔗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继而沿叶中脉扩大成为梭状,中央呈红褐色,四周有一狭窄黄色带环绕病斑,酷似“眼睛”。接着病斑顶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向叶尖伸展的枯黄条纹,后变红褐色。本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为85~90%。病斑产生的成熟分生孢子,主要由气流传播至远处,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从植株的气孔或叶片上特大而突出的细胞侵入。在高湿(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露水重)环境条件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以抗病品种取代易感病品种。日本蜜蔗、“甜梦2000”较抗此病。②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③及时剥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④实行轮作。⑤发病初期,用0.2%托布津或1%波尔多液或0.2%百菌清等药液,加少量尿素,喷于叶面,可减少本病继续发生。
  
  蔗龟和蔗飞虱
  
  一,蔗龟
  
  蔗龟种类较多,其中以突背蔗龟、光背蔗龟(两者通常称黑色蔗龟)、齿线鳃金龟(黄褐色蔗龟)、二点褐金龟、绿色金龟(红脚丽金龟)等对甘蔗生产影响较大。除黑色蔗龟幼虫、成虫均为害甘蔗外,其余蔗龟仅幼虫咬食甘蔗的下部。旱地砂土含水量较低的蔗区,黄褐色蔗龟和二点褐金龟为害严重,而含水量较高,有机质丰富的蔗田,黑色蔗龟发生最多。
  
  蔗龟幼虫及黑色蔗龟成虫喜咬食甘蔗根部及蔗茎地下部。苗期为害造成枯心苗,使蔗田缺株断垄,有效茎数减少。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据调查,蔗龟为害严重的蔗田可减产30%,一般为5~10%。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蔗田可实行轮作。几种蔗龟幼虫在土中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10~20厘米深处,当化蛹时可深达20厘米以上。宜及早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
  
  (2)灌水驱杀:蔗龟特别怕水淹,在5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10分钟,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捉杀灭。之后,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淹死。
  
  (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①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3~4千克/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6干克/亩,于甘蔗下种时直接撒于蔗沟,覆薄土。②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90%敌百虫500千克或50%辛硫磷500~750克或50%倍硫磷1000克,兑水1000~1500升淋施于蔗苗行间。
  
  二,蔗飞虱
  
  为害甘蔗的飞虱以扁飞虱和角飞虱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扁飞虱为主。蔗飞虱一般在生长茂密而旺盛的蔗田中发生较多。扁飞虱成虫、若虫通常群集于甘蔗心叶及幼嫩叶鞘内侧刺吸甘蔗汁液,吸食部位分泌出胶体物,影响心叶呼吸作用,并常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
  
  ①6~7月用3%呋哺丹颗粒剂2.5千克/亩,混合细土15千克、撒施于蔗沟内,然后培土。
  
  ②用3%味哺丹颗粒剂25千克或2%叶蝉散1.5~2.5千克/亩,混合细土25千克撒施于心叶上,能在短期内控制为害。
  
  ③甘蔗生长中后期,蔗飞虱大发生时,可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1000倍液,每周喷心叶1次,可较好地控制为害。
  
  粉蚧壳虫
  
  甘蔗粉蚧壳虫遍布全国各蔗区,是丘陵旱地甘蔗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两种:蔗粉蚧(粉红粉蚧壳虫)和蔗节粉蚧(灰粉蚧壳虫)。前者较为普遍。蔗粉蚧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露于蔗茎表面,常引起煤烟病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蔗粉蚧成虫不活动,幼(若)虫较活泼,能自由爬行入叶鞘内侧及芽周围,所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蔗种带虫。在正常情况下,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无翅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或产初龄若虫。每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200~300粒,或直接产若虫,一生可产700~800头。成虫寿命1~2个月,周年均有发生,世代重叠明显。
  
  春季温暖少雨,可助长本虫发育繁殖,尤其当雨量适中、温度适宜时常大发生。其次是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多年连作地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不带虫的种苗: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远距离调种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带虫种苗传入。发生虫害的甘蔗不应选作下年留种用。
  
  ②及时剥叶施药:甘蔗粉蚧盛发期,可将老叶剥去和叶鞘剥开,有利田间蜘蛛等天敌的捕食,减轻为害。在虫口密度大的蔗田,在剥叶后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2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
  
  ③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50%氯丹加80%敌敌畏(1:0.5)400倍液浸种消毒2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杀多种地下害虫,或用2%石灰水浸种24小时,也有杀虫效果。大田移栽时,种苗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2kg,施于植蔗沟内,然后放置种蔗,或拌细泥撒施于种植后的蔗种上,既可杀死若虫,也可杀灭地下害虫;
  
  ④合理轮作:蔗粉蚧发生重的蔗田与其他作物轮作或改种水稻及其他作物。
  
  ⑤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茬和田间残茎枯叶及田埂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甘蔗绵蚜虫和蓟马
  
  一,甘蔗绵蚜甘蔗绵蚜虫分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绵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受害严重的蔗区,甘蔗生长萎缩,产量及蔗糖分降低,质量变劣,不能留作种苗。据调查,受害严重的蔗田减产20~30%,受害一般的减产5~10%,蔗糖分下降1~2%。
  
  绵蚜虫世代重叠,在南方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绵蚜虫无雄性个体,为孤雌胎生,若虫在母体内孵化发育产出,有翅、无翅均可产仔。绵蚜每代发育周期只经历若虫和成虫两个虫态。有翅成虫寿命短,只有7~10天,一生产仔10~15头,可远距离迁飞扩散。而无翅成虫寿命可达32~92天,繁殖力强,一生产仔50~130头,但移动距离不远。绵蚜在蔗田中的发生与消长,受当时当地气候、营养条件及天敌因素制约。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虫源。消灭有翅蚜于迁飞扩散前。对越冬寄主(芦苇、杂草等)进行清除。②及早检查和消灭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间绵蚜在大田呈点状发生,尚未大量扩散时,抓紧消灭后人工防治。以纤维织物制成扫把,抹杀蔗叶上的绵蚜,抹杀时如蘸些药液,效果更佳。最好选择上午蚜群集中、若虫未分散爬行前进行。③保护天敌。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虫、双星瓢虫、食蚜虻、草青岭等能捕食蚜虫,要加以保护。④药剂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和50%敌敌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喷杀;或用1200倍50%杀虫灵(乙酸甲胺磷)喷杀。也可用40%乐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涂蔗茎,将有虫株的基部第二片青叶剥去,然后用毛笔或自制棉球沾上药剂于叶痕处环涂一圈,使其内吸杀虫。
  
  二,蓟马甘蔗蓟马在我国主产蔗区均有分布。其体型细小,成、若虫喜背光环境,常栖息于尚未展开的甘蔗心叶内以挫吸式口器挫破叶片表皮组织,吸吮叶汁,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待叶片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斑块。蓟马为害严重时,叶尖卷缩,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
  
  蓟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枝节伸长期发生为害,一般发生在干旱季节,并繁殖特别快。如蔗田因积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长缓慢时,蓟马为害便会加重;高温和雨季来临后,蓟马的发生会受到抑制。蓟马为害与甘蔗品种有关,早生快发,苗期生长快的品种,为害较轻;反之则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①下种前应深耕,施足基肥,促使甘蔗萌芽分兼快,生长迅速。旱季及时灌水,施促效肥。蔗田积水及时排除。
  
  ②药剂防治:用40%敌敌畏12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喷心叶,或用50%杀螟松加40%乐果(1:1)1000倍液喷雾,或40%乐果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心叶。
  
  梢腐病、赤腐病、白条病
  
   一,梢腐病,属于真菌病。多发生于嫩叶基部。病初蔗叶出现缺绿黄化现象,幼叶扭曲、变形,老叶有时明显褶缩短,黄化处出现红褐色小条纹,并沿叶脉纵向裂开,呈梯状。受害严重时,病菌入侵梢头部,生长点被破坏,甘蔗停止生长。高温高湿及过量施氮肥,易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如“甜梦2000”、日本蜜蔗。
  
  ②喷施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
  
  ③加强田间管理,排除渍水,及时剥荚。
  
  ④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增强抗病力。
  
  二,赤腐病,属于真菌病,分布最广。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c。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采无病及无螟害蔗作种;
  
  ②用529c的温水中加入50%苯来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热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③及时消灭螟虫。
  
  ④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蔗叶烧毁。
  
  三,白条病,属于细菌病。常为潜伏侵染,细菌获得机会活跃时,才呈现外表病征,有慢性型和急性型。病初叶片出现狭窄的白色条纹,其数目、长度不一,或细小,或整片叶变白,变白程度亦不尽相同,有的白中略带浅黄,有些在白色组织中有很小的红褐色斑点或很浅的红线,蔗株生长点受抑制,易抽侧芽。有的急性型病株叶片不一定出现白条,因蔗茎维管束被病菌粘液淤塞,影响水分运输,致使甘蔗在干旱季节突然枯萎。
  
  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从病株采种苗,另一途径是用沾染了病汁的蔗刀再斩种苗时,细菌从切口感染无病株。除此之外,某些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也可作为传播媒介。防治方法:①不用病茎作种苗。②及时拔除井烧毁病株。③种植抗病品种。如“甜梦2000”、“日本蜜蔗”。④用0.1%升汞消毒蔗刀,或用火焰数分钟。⑤用52度热水浸种20分钟。③防治虫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