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007年03月24日 09:05 来源:易农网

  发病症状

  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稻区,浙江也曾有发生。

  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大小1-5毫米,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融合形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病斑可在叶面任何部位发生,有时沿叶缘蔓延成红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条斑,不产生菌脓。受害叶鞘多发生在荐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病原菌在种子上和病组织中越冬,成为次年侵染源。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病原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天,并可以随水流传播。台风暴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危害。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都有利于发病。

  病害治疗方法

  ⑴检疫:加强检疫,防止病种调入和调出。

  ⑵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栽培上注意清除田边杂草,严防病田水串流,要求浅水灌溉,合理施肥等。

  ⑶药剂防治: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每667平方米涌0%叶情双可湿性粉剂100克,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100-150克,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代森铵100克000(抽穗后不能用),或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或15%消菌灵200克,以上药剂加水50升喷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