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水稻黄叶病

水稻黄叶病

2007年03月24日 09:04 来源:易农网

  发病症状

  水稻黄叶病又称水稻黄矮病、黄条花叶病、黄化病。我国南方稻区均有发生。

  苗期发病以顶叶及下一叶为主,先在叶尖出现淡黄色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叶脉深绿的班驳花叶或条纹状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缩,不分蘖,根系短小。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行小,结实差。矮秆籼稻上多为金黄色,粳稻上色泽黄花叶不明显,糯稻上色泽灰黄色或淡黄。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体为水稻黄叶病毒或暂黄病毒(Ricetransitoryyellowingvirus简称RTYV)。黄叶病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传播,成为初侵染源。收获后叶蝉迁飞至二季稻上传毒,二季稻收获后,病毒又随介体寄主上越冬。籼稻较粳、糯稻发病轻,并以杂交稻耐病性最好。夏季少雨、干旱,促进叶蝉繁殖,有利于活动取食,还缩短了循回期和潜育期,有利于病害流行。

  病害治疗方法

  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减少传病媒介迁移传病。早稻要种植抗病品种。在越冬代叶蝉迁移期和稻田1代若虫盛孵期进行防治。双季稻区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叶蝉迁飞高峰前后防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水稻黄叶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