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腈菌唑

腈菌唑

2007年03月19日 14:33 来源:杀菌剂大全

  丙硫菌唑:

  剂型为了预防抗性的发生,适应特殊的作物与防治不同的病害之需要,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并登记丙硫菌唑单剂以及与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混合制剂,除与叶而内吸性strobin类尕菌剂氟嘧菌酯混配外,还可与戊唑醇、肟菌酯、螺环菌胺等进行复配。

  作用机理与特点丙硫菌唑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一一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芈毛醉l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茵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住。

  应用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儿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使用剂量通常为200g(a.i.)/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

  灭菌唑:

  制剂FS如25%、30%等。

  作用机理与特点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

  应用

  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如苹果等。

  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镰孢(霉)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腥病、网斑病等。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病窖,对种传病害有特效。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种子处理时通常用量为2.5g(a.i.)/l00kg小麦种子或20g(a.i.)/l00kg玉米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为60g(a.i.)/hm2。

  戊菌唑:

  制剂EC、EW、WP。

  分析方法GLC或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裉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宣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梨、香蕉,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对白粉病、黑星病等具有优异的防效。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25~75g(a.i.)/hm2。

  腈菌唑:

  制剂EC、SC、WP如25%乳油。

  分析方法GC/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苹果、梨、核果、葡萄、葫芦、园艺观赏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和水稻等。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白粉病、黑星病、腐烂病、锈病等。

  使用方法可用于叶面喷洒和种子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30~60g(a.l.)/hm2。

  防治小麦白粉病每亩每次用25%乳油8~l6g[2~4g(a.i.)/亩],一般加水75~l00kg,相当于6000~9000倍液,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小麦基部第一片叶开始发病即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共施药两次,两次间隔10~15d。持效期可达20d。还可用拌种方法防治小麦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等土壤传播的病害,l00kg种子拌药25%乳油25~40ml。

  防治梨树、苹果树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可用25%乳油6000~10000倍液均匀喷雾,喷液量视树势大小而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腈菌唑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