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杂草

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杂草

2006年07月10日 11:02 来源:

  河北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随着冬小麦的发展,河北省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发生面积很大,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一、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概念、特点。麦田野杂麦是指具有非栽培品种特征、特性,并有一定退化和野生性的杂麦。其特点:一是野杂麦种子休眠期长短不一。休眠期短的可在夏季出苗生长,但对冬小麦不能造成危害;休眠期长的可达2~3个月,并随冬小麦播种后一同出苗,在苗期很难分辨,与冬小麦能争食资源。二是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一般单株分蘖都在10个以上,多的可达20~30个或更多,比栽培品种单株分蘖多6个以上,且90%左右的蘖都能成穗,其蘖成穗期不一致。三是野杂麦植株高、茎秆细、极易倒伏。株高一般在100~120厘米,比栽培品种高30~50厘米,若野杂麦占到麦田的15%以上时,容易导致小麦倒伏,造成减产。四是野杂麦成熟早、落粒性强。一般比栽培品种早3~5天成熟,且穗子“口松”,成熟后易自然落粒,机械收获更易籽粒脱落。五是野杂麦穗长粒多,千粒重低。一般平均穗粒数40多粒,比栽培品种多10粒以上,平均千粒重24克左右,比常规品种低15克左右,尽管野杂麦单株产量不低,但麦田中发生量大时,造成倒伏,导致小麦群体产量降低。

  麦田杂草是指侵入麦田中具有危害小麦正常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大类,禾本科杂草有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等,阔叶杂草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藜等。

  二、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对小麦的危害。野杂麦和杂草是目前我省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它们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群体结构变小,田间小麦整齐度降低,使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并且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分析野杂麦的主要来源有:一是育种过程中随新品种种植出现的品种自然分离;二是农民自留种和农家品种的后代遗留退化;三是农机跨区收割携带遗留的异地品种长期自然驯化;四是有机肥堆沤产生的高温作用促使品种变异。杂草的主要来源:一是本地固有的杂草;二是农机收割带来的新杂草种类,如雀麦、节节麦等。

  野杂麦和杂草在我省蔓延发展很快。据调查,大部分麦田野杂麦的比例占整个麦田的3%~5%,严重的高达10%~20%;禾本科杂草面积高达150~200万亩。野杂麦和杂草发生的地块很难除治,野杂麦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除治,较好的方法就是人工拔除,杂草虽有药剂可以防治,但除治禾本科杂草药剂价格偏高。因此,大大增加了农民除治的工时和成本。

  野杂麦危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几株,到两三年的成片发展,最后导致小麦的严重减产。如若不去拔除,致使数年后越来越严重。据农业技术部门调查,由于野杂麦易掉粒,籽粒小,大约只有30%的收成,其余70%均散落到田间,这就给野杂麦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最后形成公害。

  三、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分为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三类。

  (一)农业措施。

  1. 使用精选加工的高质量的小麦种子。小麦播种前对麦种严格精选,剔除秕粒、杂粒和草籽。尽量减少农民自留种和不合格种子的串换。

  2. 建立健全小麦繁供种体系。县级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2~3个当家品种,根据供种量确定繁种面积,严格按照繁种技术规程,严把质量关,并组织好种子供应。

  3. 播前深耕或轮作倒茬。对于重发生区,应至少2~3年进行深耕一次,把野杂麦和杂草的种子翻入土壤深层,也可与油菜、棉花等阔叶作物轮作2~3年。

  4. 中耕。在小麦冬前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进行田间中耕,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同时又可除治一部分野杂麦和杂草。

  (二)物理措施。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物理措施主要是人工拔除。目前,人工拔除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分为冬前和春季两个时期进行。在冬前小麦三叶一心后,麦田中的野杂麦和杂草就可看出,一般野杂麦不易辨认,杂草容易辨认。野杂麦苗期叶片窄长、丛生、色泽较淡,有的叶片有绒毛,此时垄背、行间的苗子多是野杂麦和杂草,应重点拔除。春季小麦生长迅速,同时野杂麦和杂草也开始大量繁殖,从小麦起身到拔节期就可容易分辨,特别到小麦抽穗后更易分辨。在拔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要连根拔除,尤其是野杂麦,不能只用剪子剪掉野杂麦的穗子。因为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剪掉了上部的穗子,三、五天后下部的分蘖又迅速长出成穗。野杂麦的拔除应树立见一棵拔除一棵的思想,连续2~3年就可基本除掉。

  对于杂草较少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人工拔除,消灭在杂草打籽之前。

  (三)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针对麦田杂草的防治,对于野杂麦当前没有比较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进行防治,只能用物理措施。

  1. 改变杂草防治策略。由于目前杂草种群变化较大,从过去防治阔叶杂草为主,变为防治禾本科杂草为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季防治技术,变春季防治为秋季防治。在用药上,在禾本科杂草重发区,要引进、示范、推广骠马、世玛等对路农药品种,在小麦三叶期进行防治,控制禾本科杂草危害蔓延。

  2. 药剂防治时间。冬前小麦3~5叶期为宜(杂草分蘖前),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效果最佳。冬前用药时间掌握在小麦分蘖以前。春季麦田杂草较重的在小麦起身期进行喷药。

  3. 用药品种。(1)重发生区,亩用50%异丙隆250克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2)防治毒麦、看麦娘、野燕麦等,用6.9%骠马乳油每亩50毫升。(3)防治雀麦不选用骠马,可用70%彪虎水分散剂。它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和未长出的杂草同时具有封杀效果,还兼治阔叶杂草。使用时期在杂草1~3叶期,亩用3克加专用助剂10~15克喷雾。秋季施用期温度在10℃以上。也可用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亩用25~30毫升对水15~25公斤。(4)防治节节麦用3%世玛乳油每亩30毫升。(5)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都达防治标准的田块,每亩用6.9%骠马乳油50~60毫升加20%使它隆乳油30~40毫升混合后对水30~40公斤喷雾加以防除。

  4. 注意用药环境。(1)避免在冷空气入侵阶段用药,最低气温不低于4℃。(2)抓住晴暖天气加以防除,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和除草剂药效的充分发挥。(3)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安全进行秋季化学除草。(4)使用世玛4小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但用药前后两天不可大水漫灌,往往有小麦黄花和蹲苗现象,一般3~4周后消失,不影响产量。(5)使用除草剂要采取二次稀释法,一次喷匀,不重喷不漏喷。

  曹刚(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