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有关黄瓜蔓枯病的防治

有关黄瓜蔓枯病的防治

2006年12月07日 08:21 来源:中国农资网

  黄瓜蔓枯病各地保护地均有发生,并日趋严重。
  
  1.症状识别多为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茎蔓发病,多在节部出现梭形或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展可达几厘米长。病部灰白色,伴有大量琥珀胶质物溢出,后病部黄褐色干缩,其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但维管束不变褐色,引起茎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在叶边缘产生半圆形病部,或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部较大,直径可达20—30毫米,
  
  甚至更大,偶有达半个叶片。病斑淡褐色或黄褐色,隐约可见不明显轮纹,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常破裂,重病植株果实有时也可发病,瓜条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病瓜脐部较细,纵剖后可见上部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状。
  
  2病原AscochytacitrullinaSmith称西瓜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叶片病斑上小黑点多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在表皮下,后露出孔口,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内生许多分生孢子,短圆形或圆柱形,无色,初时单胞,后变为双胞。茎蔓上病斑小黑点有时为病菌子囊壳。子囊壳球形,黑色,内生许多直或弯曲无色透明的棒状子囊。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双胞。
  
  病菌除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瓜、甜瓜、丝瓜等多种瓜类作物。
  
  3.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黏附在架材、棚室骨架上越冬。带菌种子播种后发芽时侵染幼苗引发子叶发病。土壤中病残体所带病菌翌年直接侵染田间植株引起发病。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带菌种子可随种子调运做远距离传播。孢子发芽后,可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病菌喜温、湿条件。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时易于发病。瓜类重茬、定植过密、通风不良、长势弱等均易发病,且病势发展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黄瓜蔓枯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