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麦后要重视稻蓟马的防治

麦后要重视稻蓟马的防治

2005年12月27日 11:22 来源:中国农药网

  稻蓟马虫体虽小,危害性很大,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是小麦收获后,原在麦田危害小麦的稻蓟马,绝大部分转移到秧苗上。因此,麦收后要重视对其防治。

  
  一、危害状。稻蓟马以成虫和1至2龄若虫危害稻叶。从秧苗到分蘖期的水稻,受害较严重。它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面吸食汁液。若虫一般聚集在叶耳、叶舌处,最喜欢在初展开的卷针心叶内取食。受害秧苗及稻株,叶面先出现微细的花白斑,后叶片自叶尖开始,逐渐至全叶卷曲枯黄。有时组织被破坏,仅存丝状叶脉。不仅导致秧苗返青慢,且影响分蘖。孕穗后受害,小穗的花蕊发育不全,影响结实。此外,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造成减产。
   
  二、发生规律。稻蓟马在长江以北稻区,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春季3~4月份开始活动。主要危害小麦、看麦娘、大麦等植物。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水稻秧苗长出后,即陆续迁移到秧田。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稻蓟马由麦田大量转移到稻田为害。成虫和若虫怕光,白天多藏于秧苗的卷叶内,或心叶、叶鞘内。此虫有明显的趋嫩绿秧田产卵的习性。秧苗2叶期开始见卵,3叶期卵量逐渐增多,3至5叶期虫量集中,产卵量也最多,10叶以上,组织老化,产卵显著下降。5月下旬至6月中旬处于分蘖期的早稻,受害最重,心叶的卷叶率也最高。常导致全田秧苗叶片枯黄,心叶扭曲,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

  三、防治方法。防治稻蓟马的关键时期是麦收后,水稻处于苗期和分蘖期阶段。有效药剂有:18%杀虫双水剂和18%杀虫双撒滴剂,每亩用量200~250毫升,其中以撒滴剂效果较好。因其具有内吸作用,撒于稻田后,通过根系吸收能使整株秧苗体内均含有药液。当蓟马吸食汁液时,即被毒死,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量60~70毫升。喷撒药剂时间,以傍晚为宜。施药时,田内应保持5~7厘米的浅水层,以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药效。(王有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