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药效不佳八原因

药效不佳八原因

2004年09月06日 09:42 来源:

  一、用药时机把握不准  打药务必抓住时机,只有了解病虫发生的规律,适时用药,方能奏效。例如治蝗虫必须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如果等到蚁螟已蛀入茎秆再用药,防效肯定不佳。

  二、施药方法不当  病虫在作物上都有特定的危害部位,防治时要重点喷药。如防治蝗虫要对准心叶喷药,防治稻飞虱要对着稻株下部喷药。

  三、害虫抗性不断增加  随着杀虫剂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品种的不断更替,害虫抗药性日趋加强,这是影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的现实问题。

  四、不懂技术,防治对象不明确  病当虫打,虫当病杀,导致错误用药,防治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药害。如大豆田受杂草菟丝子危害,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却被当成根结线虫病来防治等。

  五、喷施药液浪费大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喷药器具是几十年一贯用的工农-16型喷雾器。据测定,用这种喷雾器喷雾,黏着性差,沉积率低,有70%~90%的药液浪费掉。

  六、农药自身防效的局限  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另一些病虫却防效极差。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类害虫防效较好,但它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危害等。

  七、施药时间末把握好  有些昆虫如菜粉蝶、棉大卷叶蛾、稻蝗等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白天活动危害,而鳞翅目夜蛾和部分螟蛾在晚上活动危害。我们可以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用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八、天气条件的制约  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风力等对病虫的发生和防治都有影响。如气温在8℃以下,除草剂不易发挥药效,35℃以上高温和强烈光照,化学农药易蒸发散失,风大药液飘移、吹散,也影响防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药效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