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一种机型包打百药不能再继续了

一种机型包打百药不能再继续了

2004年08月05日 10:03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网

  近年人们关注农药残留时,往往注重农药的选择而忽视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的选择。事实上,农药残留与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的落后密不可分。中国农大农业工程系何雄奎教授、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赵清提醒农民朋友,用一种机型防治各种作物的病虫草害、包打百药,已成为农药用量过大、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药械、施药技术两落后
  据介绍,我国农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植保机械却与高速发展的农药生产水平极不相称。目前国产的植保机械有20多个品种、80多个型号,其中80 %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50 ~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产量高达800万台(社会保有量1亿台)的各种手动喷雾器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每台机器在每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平均6次以上。农民使用的喷雾器仍是单管喷雾器、压缩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等老三样。这些机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机具及喷洒部件落后、型号品种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防治的需要。特别缺乏适合果树、保护地蔬菜、蝗虫防治和土壤消毒等施药机械。二是不能满足农药科学使用的要求。国外在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上,普遍采用扇型雾喷头,并开发出了防飘和几乎无飘失的喷头及其他各种专用扇型雾喷头;而我国95%以上的喷雾器上还是使用的圆锥雾喷头。三是制造工艺粗糙,产品质量差,管理不到位。

  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平均亩用药量低于以色列、日本、美国与德国,但在农产品上的残留量却是他们的数倍、数十倍。这是由我国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落后造成的。

  施药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最高还不到30%,农药浪费、流失严重。施药人员不按规定施药,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与方法。施药过程中飘移、流失的农药严重污染环境,我国每年因除草剂雾滴飘移引起作物药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管理、研发、培训三加强
  针对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落后问题,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植保机械生产、流通和使用上的管理。一是加强植保机械生产的管理。二是加强植保机械市场流通的管理,坚决堵住不合格产品的销售渠道。三是制定我国植保机械施药技术规范。

  加强植保机械的研究开发。根据我国国情,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开发轻便、高效、用水量少的新型多功能手动喷雾机具。并依不同的地貌地形和农业区域的特点,研究开发适用于平原地区、水网地区、旱原区及高山梯田区,能满足不同农作物和病虫草害防治的各种专用高效施药机械,如低量静电喷雾机(可节药30%~40%)、自动对靶喷雾机(可节药50%)、防飘喷雾机(可节药70%)、循环喷雾机(可节药90%)等,进行精准喷雾作业,使植保机具走专业化的道路。

  加强施药技术培训。一要建立施药作业人员培训系统,采取逐级技术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以及函授、文字等多种方法,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有计划的培训教育。二要组建机防队,大力开展统防统治。通过支持村一级小型植保机械设施建设,建立村级专业防治队,提高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和统一防治的能力,解决广大农民一家一户防治难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