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质量问题集中于三类商品
2004年05月15日 09:04 来源:
- 关键字: 农资
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在今年1至4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的“红盾护农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26.63万人次,整顿各类农资市场达1.34万家,检查农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5.87万个,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7525件,查获各类农资产品的数量为3746.35万公斤/台件,案值5193.25万元,罚没款458.73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3亿元。 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强调,尽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没有得到完全遏制,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没有在市场上彻底堵住,主要集中在种子、化肥和农药三类重点农资商品上。不少地区反映种子的纯度较低,掺杂使假的多;有的化肥过期失效、养分不足;农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象比较突出。 农资市场中,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以及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行为屡禁不止。欺骗和误导农民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资经营者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进货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农民群众自身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农民消费者为便宜省事,到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流动商贩手中购买农资商品。一些农民没有弄清楚农资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范围或禁用事项,仅凭经验使用。 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工商总局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重点开展对农资产品市场的专项检查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从今年7月1日起,各级工商机关定期公布农资经营企业的信誉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有较严重违法行为的黄牌企业予以警示并限期整改,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黑牌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并在红盾网上及时公布。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