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旱育秧苗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旱育秧苗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004年02月03日 08:04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旱育秧苗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黄(白)化病 1、发病症状。新叶叶色褪淡变黄,严重的白化,不卷叶,但叶片薄;老叶在发病初期正常,之后也逐渐变黄;根变褐,吸收功能衰退。碱性土壤易发生此种病害。 2、防治方法。(1)土壤培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施草木灰,少施磷肥,在pH值中性或略偏酸性的地区,也可利用稀硫酸进行床土调酸,床土pH值调到4.5—6时有利于减轻此病害的发生。(2)药剂防治:秧苗出现黄(白)化病时,叶喷0.2%硫酸亚铁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叶喷“旱秧绿1号”,喷后24小时就可见黄叶上出现绿色斑点,几天后全叶变绿,根系也同时恢复吸收功能。 立枯病 1、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褐根僵苗、黑根黄苗、烂芽针腐和青枯死苗等。在苗床上常能看到明显的发病中心,并且扩展迅速,如不及时防治,短期内会造成成片死苗。 2、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换茬或选用新秧田。(2)药剂防治。可在2叶1心期每平方米用2克50%的敌克松兑水2千克喷施,注意避免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随配随用,以免发生碱分解和光分解失效。此外旱秧绿2号、立枯净、恶霉灵等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恶苗病 1、发病症状。苗期以徒长型最为普遍,可比正常苗高出1/3以上。假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往往粳稻比籼稻发病重,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在籼改粳、水育秧改旱育秧以后,该病已迅速上升为水稻苗期主要病害之一。 2、防治方法。使用药剂浸种、拌种或包衣是预防恶苗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用901水稻种子消毒剂、施保克、浸种灵等浸种,能有效地预防恶苗病的发生。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秧苗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