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甘薯软腐病

甘薯软腐病

2003年07月17日 10:5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甘薯软腐病

甘薯软腐病俗称水烂,是采收及贮藏期的重要病害。薯块染病,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的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约2-3天整个块根即成软腐状,发出恶臭味。 该病菌存在于空气中或附着在被害薯块上或在贮藏窖越冬,由伤口侵入。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浸染薯块有伤口或受冻易发病。发病适温15-25℃,相对湿度76%-86%。 防治该病的方法是适时收获,避免冻害,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收薯宜选晴天,小心从事,避免伤口。入窖前精选健薯,把水汽晾干后适时入窖。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对窖贮甘薯应根据甘薯生理反应及气温和窖温变化进行三个阶段的管理。一是贮藏初期,即甘薯发干期。甘薯入窖10-28天应打开窖门换气,待窖内薯堆温度降至12-14℃时,窖门关上。二是贮藏中期,即12月至第二年2月低温期,应注意保湿防冻,窖温保持在10-14℃。三是贮藏后期,即变温期,从3月份起要经常检查窖温,及时放风或关门,使窖温保持在10-14℃之间。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甘薯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