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2003年07月10日 09:44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我国一些地方蔓延危害较重。据调查,受害麦田,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 1 病株症状 全蚀病菌侵染小麦幼苗的根部和茎基部,导致小麦分蘖期病株的初生根、地下茎变成黑色;拔节后期出现稀疏黄矮的发病中心,主根系大部分变黑,茎基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灰黑色菌丝层;小麦抽穗后,病株成簇出现枯白穗,茎基部表面有黑色菌丝体聚集形成黑脚状,抹去黑脚,可见茎杆表面密布条点状黑斑。 2 防治措施 2.1 选择无病菌种子 为防止病菌随种子从病区传入无病区,最好在本地建立无病良种田,实行统一供种。到外地调种时,应严格检疫,就地精选,并用无病种子袋包装。 2.2 轮作换茬 根据试验,重病田改种棉花、蔬菜,1年后再种植小麦,发病率可降低70%。因此,对重病田实行轮作换茬。 2.3 深耕倒土 做到以生土压熟土,以减轻土壤表层病原菌基数。据调查,深耕倒土后,再施氮、磷肥,小麦白穗率可降2%以下。 2.4 药剂防治 用0.10%托布津药液浸种20分钟以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或用20%粉锈宁乳剂50毫升对水4千克均匀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3小时,晾干后即可播种,有较好的防病保苗效果。 摘自于2003年第6期《农业科技与信息》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小麦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