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湖北:天门棉区生物防治棉铃虫减少污染

湖北:天门棉区生物防治棉铃虫减少污染

2001年08月21日 13:34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湖北:天门棉区生物防治棉铃虫减少污染

湖北省最大棉区天门市,最近3年来在40多万亩棉田推广应用生物及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有毒农药的使用量大为减少。当地棉农说:“用新法治虫,空气中没了刺鼻的农药味,河水也干净多了。” 棉铃虫是棉花丰收的大敌。过去,天门棉农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仍无法抵御其肆虐。且这种农药残留量大,极易诱发癌症,同时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天门的农技专家经多年探索,根据棉铃虫不同生长阶段的活动特点对其进行防治。他们让棉农用意杨树的枝叶扎制成“杨枝把”,先给棉铃虫做个产卵的“安乐窝”,然后将产满虫卵的“杨枝把”烧掉,把棉铃虫扼杀在“摇篮”里。 利用棉铃虫成蛾期的趋光性,该市有组织地在田间安置高压汞灯。8月17日,我们在白茅湖原种场看到,棉田里布满了高压汞灯。棉农黄爱华说:“我们每50亩地安装一盏灯,晚上汞灯同时开放,可成群诱杀棉铃虫幼蛾。”天门植保站农艺师马呈瑞介绍,安装汞灯的田块,每亩棉铃虫落卵量可减少10%至15%,是简便易行的生物防治法。 天门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投入1200多万元,在蒋湖农场投资兴办生物农药厂,共同开发生物农药。这种新型农药利用病毒技术“以毒攻毒”,受到棉农青睐。 农技专家告诉记者,最近3年来,通过推广灯光诱蛾和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天门全市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800多吨,节省防虫资金160多万元,节省人工240万个。当地环保部门检测结果表明,全市地表水水质和空气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