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配合农业科学种田发展配套化肥品种

配合农业科学种田发展配套化肥品种

2001年02月12日 11:26 来源:

我市场经济决定商品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化肥市场取决于农业发展和农户需求。那么农业发展和农户的需求是什么呢?现列举数例供参考。 1 配合农业新技术,生产对路化肥品种 1.1 农作物新品种 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养分需要。由于新品种的出现也带来所需养分的变化,因此,新品种的农作物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肥料。近几年,农业部门有多种农作物新品种在全国推广,如两季杂交水妥,其半产幅度比三季杂交水稻高10%~15%;杂阍小麦比常规小麦增产15%以上;冀丰58、吉单180玉米,中棉所19棉花,绥农10大豆和郑杂4油菜等10个新品种,在冀、辽、内蒙古、吉、黑、苏、浙、皖、闽、鲁、豫、鄂、湘、粤、桂云、贵、川、陕、甘、新等23个省区大力推广,预计0.73亿公顷,要增产粮食26亿公斤。 1.2 水稻旱育衡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由旱育秧和稀植构成的技术体系,改变过去产水田育秧为旱地育秧,整个育秧过程苗床保持通气状态,秧苗素质好、稀植,增产效果显著。由于水稻育苗和种植方法的改变,因而需要的肥料品种和数量也有变化。农业部门计划水稻旱育稀植的推广面积增加0.067亿公顷。一般旱育稀植可增产750千克/hm2,预计可增产粮食50亿公斤。 1.3 水稻抛秧种植 抛秧种植稻秧是指利用塑料秧盘培育带土的水稻秧苗,将带土的秧苗利用人工或机械抛撒在稻田中。这种种植方式具有省工、省力、产量高、成本低和效益好的特点。农业部门计划抛秧面积增加333万公顷。一般抛秧可增产375千克/hm2左右,预计可增产粮食12.5公斤。 旱育稀植可与抛秧种植相结合,在一些中稻地区还可以与再生稻结合,更能发挥优势,综合效益更为显著。农业部门计划新增再生稻面积66.7万公顷。一般再生稻产量1950千克/hm2,预计可新增粮食13亿公斤。根据再生稻的前茬条件和环境,需供应适宜的配方肥料。 1.4 节水农业中的覆盖栽培技术 我国水资源十分缺管,农业肜水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要推广节水农业,其中覆盖栽培是重要措施之一。农业部门推广的覆盖栽培有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 (1)地膜玉米 适用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利用地膜的保保水特性,达到早播、早发、早熟的目的,一般增产2250千克/hm2左右。主要推广地区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的部分地区,全国适用面积约0.1亿公顷,计划新增推广面积200万公顷,预计可增产粮食45亿公斤。 (2)小麦覆膜穴播栽培 地膜覆盖是在小麦全生育期采用地膜覆盖。为了抗旱节水,小麦采用穴播,结合覆膜更有增产增效的优点。适用地区为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一般增产1500千克/hm2左右,增产幅度约30%,节水效果1050~1500平方米/hm2,每公顷纯增效1500无左右。北方地区有0.067亿公顷以上农田适用此项技术。计划推广133万公顷,预计新增粮食20亿公斤。 (3)覆膜集流增墒 北方旱作农区处于低温、缺水条件,因而春播玉米的下种、出苗和保苗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成为决定全年产量的关键。农业部门推广玉米双垅沟覆膜集流增墒技术,改革了原来旱地覆膜技术,增加了沟垅耕作和施肥技术,使保持地温和有限的雨水沿着集流沟下渗到种子周围,有利于出苗和生长。因此,必须有旱作覆膜的配套肥料,以解决作物全生长期的肥量,使后期不发生脱肥,并减轻追肥、灌水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此项技术比传统覆膜平均增产10%~15%,纯收入平均提高19.3%,收获笔播种期均可提前10~15天,也有利于茬口科小麦的种植。此技术适用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和西北干旱地区。  (4)生物覆盖 农田作物在收割后,大量的秸秆等残留物可作为覆盖物料。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并结合保护性免耕、半免耕等综合技术,可达到蓄水抗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高产、优质、高交的目的。由于土壤养分供给得到某些改善,因而施用化肥的养分配方必须改变,才能不定期到化肥的实用效果。此技术在无灌溉条件、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较为适用。山西经验可增粮以上。在北方旱地及西部缺水区、云贵高原等可推广应用。 1.5 新型城市农业 城市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新领域之一,不仅是城镇远郊,而且包括城市近郊和需区。最适用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风等,使得蔬菜、瓜果、花卉普遍发展,还有庭园、园艺、草坪、绿化作物、高尔夫运动场所等,满足了人们食品、娱乐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在这些种植条件下,应用适路的化肥品种配合城市农业的发展,除了养分西文外,还应该有固体型、液体型和气体型的肥料,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 2 适应简化农业需要,生产多功能化肥品种{ 化肥要适应简化农业的需要,从农业治虫、除草等方面开发多功能化肥,在施肥中把治虫、除草等方面开发多功能化肥,在施肥中把治虫、除草等功能结合在一起。 2.1 粮棉五大病虫治理 以稻、麦、玉米、棉花四大作物为主,重点以棉铃虫稻飞虱、玉米螟、蝗虫和白粉病王大病虫为主要对象,并靠药剂和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使粮棉损失降低5%~10%。 2.2 化学除草 “八五”期间全国化学除草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累积面积1.6亿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增粮多亿公斤,节省劳力50多亿个工日。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与施肥结合,即药肥一体,更可简化农业劳动。农业部门计划推广和扩大化学除草使用面积达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 2.3 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是集生物、化工、机械于一体的新技术,可达到苗期防病、治虫,及时提供养分,促进生长和后期增产的效果,即在种子包衣剂中添加农药、化肥和保水剂等,并可以按照农时提早出芽或延缓出芽。一般可增产10%左右。全国适宜种子包衣的作物约1亿公顷,适用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农业部门计划包衣种子达到30亿公斤,可满足0.47亿公顷的使用,预计可增粮670亿公斤、增棉240万担。 以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是化肥企业跟踪服务的对象,若能配以对路的化肥品种,必定使农业新技术开出红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