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天麻栽培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天麻栽培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2001年12月05日 08:53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天麻栽培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近年来,西峡县已把天麻栽培作为富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产值2亿元以上。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面积的增大,其病虫害的发生也逐渐加重,损失率达10%左右;然而天麻又是一种奇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生命规律比较复杂,需要与萌发菌和蜜环菌建立共生的营养关系。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与其它绿色植物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制约天麻生产的困难,1998年以来,对天麻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 真菌病害及防治 1.1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危害:危害天麻及菌材的真菌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半知菌亚门中的黄霉菌、绿霉菌等为主的霉菌,主要污染菌材,进而危害天麻,在菌材或天麻表面呈片状或点状分布,部分发粘并有霉菌味,影响蜜环菌及天麻的正常生长,易造成天麻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二是以半知菌亚门中的镰刀菌为主的腐生菌,首先由菌丝感染天麻,使天麻块茎出现黑点、黑斑最后引起块茎腐烂,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三是以担子菌亚门中的小蜜环菌为主的杂菌,菌丝及菌索类似蜜环菌,但菌索在菌材表面呈扇形分布,且不发荧光,这类杂菌能抑制蜜环菌的生长,使天麻得不到养分而全部死亡。 1.2防治措施:选择排水勇气良好的地势及土质进行栽培;由于杂菌多营腐生生活,而蜜环菌在活菌棒上亦能寄生,因此,培养菌材时,要选用无污染的菌枝和菌棒,且随砍随育;同时,每穴培养的菌材数量不易过多,一般控制制在150根左右;菌棒或菌枝已染上霉菌等杂菌,轻者刮去日晒,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亦可用1%的石灰水浸泡12小时左右再用,重者弃之不用;种植天麻时,要选用纯正优良蜜环菌种,适当加大其接种量,造成蜜环菌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加强温、湿、气的管理,破坏杂菌的生长环境,减少杂菌的发生数量,且要严防穴内积水;要大力推广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提高天麻的抗逆能力。 2、 蜜环菌病理侵染及防治 2.1蜜环菌病理侵染及危害:天麻和蜜环菌之间是一种共生的营养关系,而天麻生长所需水份小于蜜环菌生长的需水量,当土壤中含水量大时,适宜蜜环菌生长而不适宜天麻生长,不仅能使蜜环菌生长优势增强,天麻生长受到抑制,而且打破了蜜环菌的正常生理侵染,既侵染毒麻,又可侵染新生麻,并能侵入天麻块茎中柱层,导致天麻贵烂,同时在不利天麻生长的条件下,蜜环菌索亦可由母麻通过营养茎侵入新生麻,新生麻腐烂后,体内充满环菌索,粗壮的菌索附在天麻块茎表皮层,可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引起天麻表皮层溃烂,颜色变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2防治措施:栽培要选择排水通气性较好的腐殖质土及砂壤土,并选择有性繁殖过的白麻、米麻做种麻,增强天麻生长势,提高抗逆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开设排水沟,特别是连续暴雨后,栽培穴内积水时,应及时排除积水。在秋末冬初季节,除要排好积水外,还要经常抽穴检查,若发现天麻被蜜环菌危害时,应提前采收。 3、 虫害及其防治 3.1蝼蛄的危害及防治:蝼蛄的习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蝼蛄属直翅目昆虫,主要是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两种,该虫昼伏夜出,夜间主要在表土层活动,尤其在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天气夜晚,活动更为频繁,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成虫具有趋光性,食性杂,嗜好香甜食物。以成虫和若虫在天麻穴表土层下开掘隧道,咀食天麻块茎,使天麻与蜜环菌断裂,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的养分供应关系。 防治措施:1、制毒谷或毒饵诱杀,将5公斤谷秕子煮成半熟或将5公斤麦豆饼等炒热香后用90%敌百虫0.15公斤,圣水制成30倍液,拌成毒谷或毒饵,再加1.5倍的水,选择无风闷热天气的晚上,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2、灯光诱杀 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特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2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的习性及危害: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类的幼虫,成虫夜间活动,晚上9-11点出土取食,零点左右入土潜伏,有假死现象,且趋光性较强;该虫以幼虫在天麻穴内咀食天麻块茎,将天麻咬成空洞,并以能在菌材上蛀洞越冬,破坏菌材。 防治措施:成虫防治 在成虫发和期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雾,亦可在100平方米内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0.05公斤加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5公斤制成毒土措施施,幼虫防治栽培天麻时,用上述毒土撒于栽培穴内,覆盖一层土后,再栽种天麻,同时若发现土中有幼虫应及时捕杀。 3.3白蚁的危害及防治 白蚁的习性及危害 白蚁属等翅目昆虫,在土中或木材中筑巢营社会性生活,群体数量大,有不同类型和分工,白蚁不仅危害菌材,而且对蜜环菌、天麻原球茎及块茎危害均相当严重。 防治措施:选择白蚁无外露迹象的地块,或至少应选择白蚁数量少、密度小的地块作栽培场地。栽培前用灭蚁灵或白蚁清制成诱杀毒饵,既可防白蚁又能毒杀白蚁。 3.4介壳虫的危害及防治 介壳虫的习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介壳虫主要是粉蚧,属同翅目昆虫,冬季以若虫或成虫群集于天麻块茎或菌材上越冬,雌成虫大多数集中固着一处,分泌绒毛状卵囊,边分泌蜡丝边产卵,群体危害天麻,使天麻块茎颜色加深,并影响茎生生,使块茎瘦弱。 防治措施:粉蚧防治较难,主要采取隔离消灭措施,因粉蚧群集在土壤中,难以用药剂防治,但其一般以穴为单位危害,传播有限,天麻采收时若发现块茎或菌材上有粉蚧,则应将该穴的天麻单独采收且不可用该穴的白麻、米麻做种用,严重时可将菌棒放在原穴中加油焚烧,杜绝蔓延。 3.5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蚜虫的习性及危害 危害天麻的蚜虫种类有多种,属同翅目昆虫,其繁殖能力极强,每年致至少发生10-30代,生活在麦田、草地等处,5至6月份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天麻花茎及花穗上,刺吸组织汁液,植株被害后,生长停滞、矮小、畸形,花穗弯曲,影响开花结实,导致果实瘦小。 防治措施:在天麻孕蕾及开花期间每亩用50%抗蚜威WP10克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或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