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水稻一次性施肥已成现实

水稻一次性施肥已成现实

2001年11月02日 10:03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水稻一次性施肥已成现实

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肥料养分释放供应与作物营养吸收需求同步,是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现代农业生产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研究控释肥料技术途径分改形和改性两大类。其中改型技术主要是改变肥料形态,使养分缓慢释放,如将粉状肥料粒化,将小颗粒肥料大粒化或在颗粒肥料外包被硫磺、滑石、磺化木质素、天然橡胶、植物油、树脂类外渗型材料、聚脂类材料等较难溶于水的物质或具有渗透性质的物质,均能有效控制肥料养分释放速率;而改性技术主要是改变肥料性质,形成难溶性、难水解性肥料,如将尿素转变为难水解的脲甲醛、异丁叉二脲、丁烯叉二脲、脲乙醛、草酰胺,或使速溶性铵盐转变为磷酸镁铵等物质也能有效减缓氮素养分释放速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控释肥研究,目前虽有长效尿素、腐植酸尿素、钙镁磷肥包膜肥料、高分子膜包膜肥料等产品,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因而推广面积不大。 为此,省农科院土肥所经过6年研究攻关,完成了水稻土养分障碍的系统诊断,制订出水稻专用BB肥营养配方,筛选出高效廉价控释原材料,建立展着混合包膜新工艺流程,率先在国内研制出高效廉价的水稻控释BB肥,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和示范表证,结果表明:水稻控释BB肥具有明显的省肥增产效果。专家认为,该技术是我省水稻生产研究继免耕抛秧后获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其整体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水平先进 该研究成果具有的独创性和先进性介绍如下: 1、低成本 与国内外近年进行的缓释控释肥料研究相比较,该产品采用新的肥料缓释机制和高效廉价控释添加剂,研制生产的长效控释肥,较大幅度降低控释肥料成本,仅比普通复混肥产品增加生产成本约10%,而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控释肥一般需要增加成本70%以上。施用该产品能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比传统施肥和普通BB肥节约25%,因而其实际使用成本低于当前常规分次施肥的成本。这将改变目前国内外由于控释肥料使用成本昂贵而局限于部分高经济价值作物上应用的状况,使之能够大面积应用于水稻这一重要粮食作物。 2、简便 一方面,该产品只需一次施肥即可满足水稻生长期养分需求,免除追肥,将相对较繁杂的平衡施肥技术简化,农户容易掌握使用,并大大减轻施肥劳动强度,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同时,这也是对延续数百年水稻生产需多次施肥传统习惯的一次重大历史性变革,意义深远。另一方面,该产品以水稻专用BB肥为基础,通过自制黏结剂将控释材料包被于肥料表面。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从而克服了国外流行采用的“配料→高温造粒→高分子材料包膜→加温→定型”等复杂工艺程序的弊端,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3、无污染 控释肥采用天然植物素等包膜材料,不存在外源物质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然而,目前其它控释肥料生产技术一般采用合成有机聚合物和无机聚合物作包膜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长期使用易造成环境污染。 4、安全性好 控释技术研究采用物理混合展着包膜新工艺,整个生产过程无需高温高压条件,易于操作、低耗能,生产安全性好。 5、稳定性好 该水稻控释肥产品在肥料颗粒表面形成的包膜层,不但能改善肥料产品的外观质量,还改善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产品存放期间产生的吸潮结块等问题。在南方地区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生产推广水稻控释肥尤为重要。 应用效果显著 两年来,广州、增城、花都、惠阳、肇庆、中山、阳江、茂名、清远等地进行了水稻长效控释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增加产量 参照正常推荐施肥用量,一造水稻施用水稻控释肥30—40公斤/亩,比常规施肥技术亩增加稻谷23·1—39·3公斤,增产6%—10·2%,增产效果显著。 2、提高效益 施用控释肥比常规施肥增加效益65—75·3元/亩,比普通BB肥(等养分)增加效益39元/亩。 3、提高肥料利用率 参照推荐施肥量(40公斤/亩),该控释肥比普通BB肥和常规施肥分别提高氮肥利用率6·7%和12·1%。每亩施用30公斤控释肥后,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分别提高12·1%和17·4%。 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游植认为,该项目科研人员善于从市场需求出发,将肥料的专用性与养分控释技术有机结合,研究出高科技新型肥料产品水稻控释BB肥,有效解决了水稻施肥次数多、作业繁重等问题,实现水稻只需一次施肥即可满足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达到省工、简便、省肥、高效、增产、低成本、无污染等目的。经大田试验示范,效果显著,农民乐于接受,因而该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开发前景。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