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怎样识别和调查小麦全蚀病

怎样识别和调查小麦全蚀病

2000年06月30日 14:2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怎样识别和调查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是山东省内植物检疫对象,病区病麦与无病麦混合收割脱粒时,种子间夹带病体残屑是导致全蚀病远距离传播造成新病区的原因。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病菌一般只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1-2节。上部和麦穗出现的症状较晚,是由根部茎部受害时间早晚与轻重决定的。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而成株期症状最明显。 冬前分蘖期: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小麦播种1个月左右,病菌开始侵染小麦,使根部发生病变。小麦分蘖期即可出现症状:植株较矮小,分蘖减少,叶浅绿,下部黄叶较多,病株纤细,易拔出,种子根及地下茎呈灰黑色。 返青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增多。拔节后期症状日趋明显。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发黄,植株呈不同程度矮化。重病株种子根和次生根大部变黑,横切病根根轴同时变黑,镜检茎基和内鞘内侧生有黑褐色、粗壮近平行分布的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灌浆期:此期症状最明显,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遇雨后因霉菌腐生,病株穗部呈污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叶鞘内侧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色菌丝体和串生的菌丝结。黑色菌丝结在基部表面聚集重叠形成特有的“黑膏药”症状,或称“黑脚”。收获时,在潮湿环境下,茎基部叶鞘内侧产生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源菌的有性阶段--子囊壳。病株一般不易倒伏,但易拔起。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