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作物肥害识别与预防

作物肥害识别与预防

2000年06月21日 14:33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作物肥害识别与预防

识别 一般说来,作物发生肥害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种:1、脱水。施化肥过量,或土壤过旱,施肥后引起土壤局部浓度过高,导致作物失水并呈萎蔫状态。2、灼伤。烈日高温下,施用挥发性强的化肥(如碳铵等),造成作物的叶片或幼嫩组织被灼伤(烧苗)。3、中毒。尿素中“缩二脲”成分超过20%,或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含量高于5%,施入土壤后引起作物的根系中毒腐烂;施用较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因其分解发热并释放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对作物种子或根系的毒害。 预防 1、选施标准化肥。2、追肥适量。碳铵每次每亩不宜超过25公斤,并注意深施,施后覆土或中耕;尿素每次亩施量控制在10公斤以下;施用叶面肥时,各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浓度,一般在0·01%—0·1%之间,大量元素(如氮等)在0·3%—1·5%之间,应严格按规定浓度适时适量喷施。3、种肥隔离。旱作物播种时,宜先将肥料施下并混入土层中,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4、合理供水。旱地土壤过于干旱时,宜先适度灌水后再行施肥,或将肥料兑水浇施;水田施用挥发性强的化肥时,宜保持田间适当的浅水层,施后随即进行中耕耘田。5、化肥匀施。撒施化肥时,注意均匀,必要时,可混合适量泥粉或细沙等一起撒施。6、适时施肥。一般宜掌握在日出露水干后,或午后施肥,切忌在烈日当空中进行。此外,必须坚持施用经沤制的有机肥,在追施化肥过程中,注意将未施的化肥置放于下风处,防止其挥发出的气体被风吹向作物,以免造成伤害。 若不慎使作物发生前述肥害时,则宜迅速采取适度灌、排水,或摘除受害部位等相应措施,以控制其发展,并促进生势恢复正常。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