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棉花烂种烂根病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棉花烂种烂根病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2000年04月22日 14:5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棉花烂种烂根病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沙湾县地处北疆天山中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与准葛尔盆地南缘之间,棉花种植面积2.83万hm2,占全县作物种植面积的42.5%,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棉花烂种烂根是历年来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因此,防治棉花烂种烂根已成为夺取棉花持续高产的重要措施。 1.流行实况    棉花烂种烂根在沙湾县自1981年以来的18a中,重发生有3a,发病率60%~84%,发病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0.4%~74.1%,重种、补种和改种面积占16.1%~31.5%;中度发生有7a,发病率20%~55%,发病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17%~41%,重种、补种面积1.8%~3%;轻发生7a,发病率7%~15%,发病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10%;基本未发生1a。    重病田块苗期虽经加强管理,但仍长势很弱,生育期延缓3~7d,籽棉产量下降5%~7%。 2.流行因素 2.1病原经多年调查分离,棉花烂种烂根病是1种复合性病害,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ühn),多种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 Sheld.,F.graminearumSchwabe,F.anguioidesSherb.,F.concolorReink.)侵染所致的立枯病和红腐病。前期多为丝核菌,后期多为镰刀菌。其症状:播种至出土前,受病菌侵染后引起烂种、烂芽,不能出土或幼苗出土后,根部近地面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凹陷变成黑褐色萎蔫,倒伏死亡;有的根尖变褐腐烂,以后蔓延到全根和茎基部,呈褐色干腐;有的幼苗出土不久,幼茎呈水渍状,逐渐腐烂倒伏死亡。 2.2菌量立枯丝核菌和红腐镰孢菌多在土壤中的病残株体上越冬,长期存活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的轻重与棉花连作积累的菌量有关。1998年调查,金沟河乡81块棉田,前茬为玉米、黄豆,平均发病率12.4%;棉花连作1a的平均发病率24.9%;连作2~3a的平均发病率29.8%;连作4a的平均发病率41.5%;连作5a以上的,平均发病率55.8%。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年限长,土壤中累积菌量高,因此发病重。 2.3气候因素棉花烂种烂根病的流行除病原菌量外,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因素。笔者对当地1981~1998年18a的气象要素与病害流行的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棉花播种季节4月至5月上旬的温湿系数、降水量、水分积分指数与病害流行密切相关。复相关系数Ryo123=0.8379,其F=13.5927>F0.01(5.56),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棉花播种期的低温、多雨、高湿是诱发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2.4种子处理播前种子用杀菌剂处理,可显著减轻病害。1998年对大泉乡68块棉田调查:未用药剂拌种的平均烂种率79.6%,播前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拌种的平均烂种率56.4%;用适乐时10%拌种用悬浮剂(瑞士诺华公司)拌种的平均烂种率41.8%,表明选用有效杀菌剂拌种可较好的防治烂种。 3.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棉花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田间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2)播前晒种2~3d,以提高种子活力,增强抗逆力。    3)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天气多变,倒春寒频繁,防止过早播种。当膜内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为宜。    4)播前种子用“适乐时”10%拌种用悬浮剂或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拌种。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null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