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2014年鸡病的流行趋势

2014年鸡病的流行趋势

2014年03月24日 09:06 来源:鸡病专业网

  一 禽流感仍将是威胁鸡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很多人把禽流感免疫失败归咎为毒株变异,笔者对此并不认同。禽流感病毒虽然存在着变异,但近年来养殖场禽流感爆发大都是免疫不到位造成的,真正变异引起的发病所占比例还是很低。如果是变异株导致的(先不说毒力差异原因)会传播很迅速,事实是一个鸡场有的鸡舍发病有的正常,说明还是原有病毒导致的。疫情在于免疫或管理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发现,那些发病的鸡群,养殖户开产前只免疫1~2次,禽流感抗体的滴度都不超过4log2。笔者认为只要H5抗体超过6,H9抗体超过8,免疫保护率都应该在90%以上,即使鸡群遭受禽流感病毒的侵袭,死亡率较低,大群仅仅表现采食量稍微下降,蛋鸡产蛋颜色有些改变,经5~7天自然恢复正常。笔者曾经对正在发生禽流感的某个地区进行过RE一4抗体检测,180日龄的产蛋高峰鸡群,免疫4次的死亡率为1%~3%,免疫3次的死亡率为5%~6%,免疫2次的死亡率8%~10%,只免疫1次的死亡率为50%~65%,没有免疫的死亡率95%~100%。而有的养殖户10日龄免疫一次新流二联灭活疫苗,20日龄免疫一次H5,然后免疫两次H5+H9二价灭活疫苗,开产后每3月免疫一次H5+H9二价灭活疫苗,从来没发生禽流感。所以现在的禽流感疫苗有很高的保护率,广大养鸡户要通过增加免疫次数来提高免疫抗体滴度。

  二 非典型新城疫在一些鸡场呈散发流行

  典型新城疫临床上少见,非典型的较多,在流行病学上,新城疫病毒没有什么变化,新城疫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疫苗、合理的免疫途径、严格的消毒和良好的环境来避免或减少,发生新城疫的鸡场多数环境差,免疫程序存在缺陷。

  1  环境控制问题

  规模化养殖数量多、密度大,除了恶劣的气候,比如高温、超高温、高湿、干旱、洪涝、风灾、雪灾、极度严寒,环境污染严重,发病也就难免了。现在大多数养殖场,一到夏季,臭气熏天,满场的苍蝇,一到冬天鸡舍里氨气和硫化氢严重超标。一直以来,我们养殖人员并没有把鸡粪处理当成养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没有认真对待。由于土地使用紧张,鸡粪简单堆积在鸡舍周围,攒到一定量,作为农家肥出售。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及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  盲目免疫

  有的养殖户完全照搬种鸡场的推荐程序免疫,有的听从一些唯利是图的卖产品的所谓“技术员”胡乱指导,他们不去了解抗体监测,一个月要给鸡饮一次活疫苗,4~6倍量使用,使得本来鸡内的抗体被频繁免疫中和掉了,鸡还产生了免疫  麻痹,造成鸡的免疫应答能力迟钝。有的养殖户蛋鸡开产(120日龄)后,只是270日龄免疫一次高质量的新城疫灭活苗,多少年根本没有新城疫发生。

  三 肉鸡气管栓塞与气囊炎将继续流行

  气管栓塞、气囊炎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往往是由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原引起。发生气管栓塞、气囊炎鸡群,基本上都和环境差或管理不科学有关系。如:通风换气、温度、湿度不合理等。

  氨气(NH3)对气管栓塞与气囊炎影响极大,鸡舍中的NH3多数由粪便、垫草、饲料等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来。NH3能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炎症,严重者引起肺出血、水肿。NH3浓度过高,空气pH值上升。在高pH值条件下,呼吸道黏膜纤毛一黏液功能降低。鸡舍中NH3的安全浓度是小于15ppm,达到20ppm时,鸡气管中支原体的含量是正常的10倍。因此平时必须注意做好NH3清除、防止氨气产生。

  其次是鸡舍湿度,当鸡舍湿度小于或等于50%时,鸡舍干燥,灰尘飞扬,鸡鼻腔黏膜、气管黏膜干燥缺水会加重病情或影响此类疫病康复。

  冬春季节加强通风,加强保温、保湿、供暖是预防气管栓塞与气囊炎的关键。

  四 肌胃腺胃炎很难防制

  1  白羽肉鸡、肉杂鸡流行情况

  发病日龄:1~40日龄。鸡只消瘦、不生长、采食量不增或低于正常指标、饲养周期长。病变主要体现在肌胃溃疡或溃烂、腺胃肿大或弛张、肠炎。此外胸腺、法氏囊萎缩,出现严重免疫抑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功能丧失或明显减弱,导致疫苗接种失败、接种疫苗诱发疾病、抗体持续时间短。病原容易从受损的鼻黏膜、气管黏膜上皮、肠道黏膜侵入体液造成感染或发病,导致经济效益减少。

  2 蛋鸡种鸡流行情况

  各地都有发生,并且多呈隐性发病,管理差的鸡群严重或早发。主要表现在鸡群发病后控制效果差、大群采食景受影响程度较重,多在发病后采食量低于正常的2/3,有的甚至不足正常量的1/3。患病鸡出现“双眼皮”、鸡群消瘦,拉稀、拉黑糊样粪便、盲肠粪便排出次数增多、产蛋率缓慢下降、蛋壳颜色变浅,多部分斑驳样雀斑蛋等。肌胃病变较轻,肠系膜发黑等。种鸡发病后,霉菌毒素可以垂直传播,使雏鸡或胚胎期发病。

  3  肌胃腺胃炎防控方法

  (1)加强环境条件的改善及管理。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注意早期湿度不要太大。料盘、水盘定期清理、消毒.防止霉菌产生及防止被小鸡采食。

  (2)不使用霉变饲料。当饲料质量不是很好时添加脱霉剂类产品预防。

  (3)使用杀细菌、真菌(三括霉菌)的药物,杀灭霉菌,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4)在发生肌胃炎、腺胃炎时,除了吸附霉菌毒素、杀灭霉菌(真菌)外,同时要修复胃肠道,恢复消化道机能,保证良好的消化吸收。

  五 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痘发病日龄增宽

  临床上10日龄以内雏鸡、产蛋鸡都能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变异较大。因此没有适合全国使用的毒株。同时,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没有囊膜,所以抵抗力特别强。环境一旦被污染后很难消除该传染病。法氏囊病病源有6个血清型,全部做成疫苗,给鸡免疫,再攻毒,都有可能发病,即疫苗不可能保证鸡群不发病,养殖户不要对此疫苗抱有侥幸心理。但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又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一些地区已经找到了适合本地病情的疫苗,只要能够对大部分鸡群提供保护就是一个好疫苗。但是如果保护率越来越差,就要考虑寻找新的疫苗了,关键问题是找出本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血清型分布,寻找对应的疫苗。

  近年来鸡痘发病日龄提前,病程延长,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健康,死亡率有增高的趋势,特别是感染眼型、白喉型鸡痘后,病鸡采食减少,甚至废绝,死亡率常在20%以上。分析其原因,在鸡群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拥挤、通风不良、阴暗、闷热潮湿、体表寄生虫、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粗放,导致鸡痘爆发流行,如伴随有葡萄球菌、传染性鼻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大批鸡死亡,养殖户一定要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分清主要疾病,并合理治疗,避免颐此失彼耽误病情。

  六  垂直传播性细菌病例增多

  1  沙门氏菌病

  剖检可见肝脏黄染,有坏死点,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卵泡变形、变黑。如果种鸡场沙门氏菌污染严重,雏鸡出场后7~10天有20%~80%的死亡率。垂直传播不是每枚种蛋都感染沙门氏菌,但是个别雏鸡带菌排胎粪时感染其他不带菌的雏鸡,所以雏鸡必须配备开口药,只有极少数种鸡场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净化沙门氏菌,能间隔2~3个月用抗生素净化一次沙门氏菌就不错的了,开口药的使用对预防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的感染很有效。

  2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蛋壳侵入卵黄囊而引起鸡胚感染死亡。由于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且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当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饲料质量不佳、气候骤然变化时均易诱发该病,而且不易控制。

  3支原体感染

  既能垂直传播,又能水平传播。鸡群采食量下降不明显,鼻流清液,个别出现肿脸,产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解剖气囊厚而浑浊,气囊内有黄色干酪样渗出,肝脏表面出现一层半透明膜,个别出现心包炎。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饲养管理较好、鸡舍温度和通风较好的鸡群,死亡率较低,管理较差鸡群表现病程长,难于治愈。

  七 小结

  总而言之,疫情与养殖量呈正相关,短期内很难解决。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加上自然灾害频发,2014年养殖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为了将疫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加强环境控制是根本,增加机体的综合免疫力是基础,增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是关键,只有筑起机体的免疫长城,才能使养殖防线固若金汤,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鸡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