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防治措施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防治措施

2012年10月12日 14:41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或喘泻症,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专一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本病多流行于饲养番鸭较多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或喘泻症,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专一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本病多流行于饲养番鸭较多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雏番鸭发病,7~35日龄为该病的易感日龄,尤以7~20日龄最易感。一般发病的死亡高峰在10~18日龄,自然感染该病的3周龄内雏番鸭群的发病率为27%~62%,而病死率为22%~43%,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随之下降。病愈鸭大多成为僵鸭。人工感染试验表明经肌肉、皮下、腹腔、滴鼻和口服等各种途径都可引起雏番鸭感染发病。

  2.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患病雏番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怕冷;腹泻,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常黏附于肛周羽毛;软脚,行走不便,喜蹲伏;多数病鸭呼吸困难,甩头流鼻涕,严重时张口呼吸或喘气。病后期喙发绀,喘气频繁,最后衰竭而死。病程一般2~5天,有的达1周以上。少数耐过的雏番鸭成为生长不良的僵鸭,个体小、明显消瘦。

  3.剖检病变

  病死雏番鸭的病变主要为胰腺苍白或充血,局灶性或整个表面出血,表面有数量不等的针尖大、灰白色的坏死点;肝稍肿大,胆囊胀大;少数病例脾脏肿大,充血;肠道均有明显的病变,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黏膜有少量出血点,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淡白色或灰黄色;肾脏呈暗红色或灰白色,似煮熟样;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4.诊断

  该病可根据其流行病学和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应用实验室手段。

  在临诊上该病易与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流感、雏番鸭出血症、雏番鸭肝炎等相混淆,需根据各病的临诊特征加以鉴别。

  5.防治方法

  除保持孵坊的清洁卫生和加强雏番鸭饲养管理外,预防该病最重要的措施为免疫接种。在实际生产中,一是通过免疫种番鸭来保护雏番鸭,即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种番鸭于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开产前10~15天以油佐剂疫苗再次免疫,二免后15天~4个月内种番鸭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在10日龄内一般能抵抗自然感染,但雏番鸭在10~12日龄时仍应注射雏鸭“三周病”高免卵黄抗体;二是直接免疫雏番鸭,即对未免疫的种番鸭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于出壳后1天内以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即可。

  经诊断为“三周病”的发病鸭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及时注射雏番鸭“三周病”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剂量为1.0~1.5毫升/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