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成泥鳅养殖技术

成泥鳅养殖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一)池塘养成泥鳅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m2~250m2,池深07m~10m,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


  (一)池塘养成泥鳅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m2~250m2,池深07m~10m,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cm~30cm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培水与放种。
  池塘放苗前,可用生石灰每平方米20~30公斤,带水消塘消毒。池水保持30~50cm,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公斤~30公斤,待药性消失(10天后)池水转肥变绿,透明度在15~20cm后即可投放鳅种,规格为3cm~4cm的鳅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 尾~60尾,有水流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增加。

  3、饲养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应在15cm~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二)稻田养成泥鳅

  1、稻田的选择。
  凡泥质、弱碱性的稻田都可饲养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以1000m2为宜,田埂要加固,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 2m2~3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 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这既作稻田水沟或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鳅种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天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公斤/100平方米,培肥水质,然后每亩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投喂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畜下脚料等,前期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千克。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因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成泥鳅养殖技术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