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播种小麦该注意啥?
2009年02月10日 13:24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小麦,栽培,播种,技术
近年来,山区受劳动力减少、劳动者素质下降、生产资料与工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小麦播种质量有下滑趋势。受其影响,小麦产量、效益随之下滑,面积明显萎缩。
提高小麦产量首先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山区在目前高物价、高工价情况下,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良种
目前农户在使用小麦种上容易走两个极端。一部分农户认为,目前小麦种价格较高,反正小麦属常规种子,可以留种,干脆就用自己的老种子,既省钱、又省事。另一部分农户则认为,买种子能增产、更划算。而且要买就买贵种子,现在假种子太多,种子贵一点,应当更稳当。以上两种观点,其实都不太正确。农户购买小麦种子,关键是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力、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良种。
以鄂西北山区为例。首先,应选择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春性强品种,若秋季播种偏早或播种后年内温度偏高、肥水充足,虽然前期长势好,但很容易导致小麦提前拔节,耐寒性显著下降,冬季或早春若遇低温,就会出现冻害死苗。其次,对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施肥充足的高产田块,应尽量选择抗倒、高产品种,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但山区有很多土层较薄、肥力低下、施肥不便、容易受旱的旱坡地,对这类地块,如果盲目选择对肥水条件要求高的高产品种,产量反而不太理想,应选择耐旱、耐瘠薄的小麦品种。其三,山区小麦大部分为旱地预留行栽培,春季要在行间套种玉米。为尽量减轻小麦对春玉米前期生长影响,应选择株矮、紧凑、抗倒、早熟品种,对满幅播种的小麦,则无此特殊要求。
总之,贵种子不一定就是适宜的种子,适宜的种子才是农户真正应当购买的种子。如果农户小麦面积较大,觉得购买种子成本过高,可以每年只购买一点原种,隔离种植、认真除杂、单独收获、妥善保管,来年留做种用,这样既稳妥、又省钱。
2、免耕播种,草覆盖栽培
山区种植小麦,整地是最主要的一项投入。目前水田从揭板起旱到小麦播种,一般需要两犁两耙,需用工费用120—150元;旱地从腾茬到播种,整地费用也需要100元以上,而且请工还比较困难。特别是秋雨较多年份,腾茬至播种时间短,整地更加困难。采用免耕播种,可以免除整地环节,缓解季节矛盾,节省用工、降低劳动强度,只要技术把握得当,同样可以获得高产高效。
山区小麦免耕播种,首先要注意开沟起厢。尤其是易渍水的稻田、洼地,更要做到深沟高厢,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三沟配套,排水通畅。其次,要采用化学除草。一般在小麦播种前1天,每亩用200~500亳升“克无踪”,兑水7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也可在小麦出苗后2—3叶期,每亩用“骠马”50毫升加“苯磺隆”20克,或“骠马”50毫升加“麦客隆”10克,兑水45公斤喷雾。其三,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亩播小麦种10公斤左右,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免耕栽培应与草覆盖技术配套,这样不仅利于小麦播后减少雀鸟危害,实现一播全苗,而且可以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作用。盖草须在小麦播种后及时进行,一般亩盖草150公斤左右。盖草要尽量做到覆盖均匀,草不成砣,地不露白,籽不见天。稻草覆盖后如果地较干应喷水增湿,防止大风将稻草吹跑,同时起促进稻草腐烂作用。小麦出苗后要加强巡查,对盖草过厚的要地方要适当减薄,助小麦出苗。
3、把握播期,控制播量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山区按照过去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最佳播期播种,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甚至年前拔节现象。冬季和早春若遇低温,这些小麦就会发生冻害,进而造成严重减产。针对此问题,应将小麦的播种期适当推迟。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中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下旬;海拔600米左右的中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上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中旬;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9月下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上旬。但对腾茬较迟的红薯地,则应尽量提早播种。
对小麦播种量,总体上应加以控制。其主要原因,一是山区薄坡地退耕还林后,目前种植小麦的耕地,地力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二是种植面积缩减后,单位面积施用化肥数量较以往明显加大;三是小麦品种也在不断改良,单株生产能力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方法加大播量,依靠大群体增产,势必会造成小麦中后期群体偏大,苗弱秆细,病害较重,植株早衰,易于倒伏,难以实现高产稳产。因此,小麦具体的用种量,应随着时代发展,根据新时期小麦的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整地质量、施肥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过去小麦亩用种量一般在10—12.5公斤,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5—18万左右;目前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8—10公斤,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2—15万左右,切不可播量过大。
4、讲究科学施肥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要提高小麦产量,必须相应地增加肥料用量。但近年来不少农户种植小麦肥料用量虽有明显增加,但小麦的产量与效益却没有同步增加,反而出现了病害、倒伏加重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够科学,单一施肥、偏施氮肥,只重底肥、不施追肥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提高种植小麦的产量与效益,在施肥上一要坚持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山区目前留守农村务农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大量施用有机肥不够现实,应坚持草覆盖栽培,通过草覆盖实现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二要坚持氮肥与磷、钾、锌肥配合使用,农户可直接购买优质三元复合肥或小麦专用肥,保证小麦生长期间养分供应全面、均衡,不可只施氮肥。三要注意适量用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应根据土壤地力与小麦单产水平灵活掌握。一般亩产3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8--10公斤;亩产4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11--12公斤。施氮过量,不仅难以提高产量,反而会加重病害、增加成本、减少收入。四是高产田小麦,应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即改过去的“一炮轰”将氮肥全部底施,为部分低施、留部分追施,小麦追肥时间由早春推迟至拔节期,通过将氮肥施用时间后移,促进小麦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五是改钾肥全部底施为底施与拔节期追施相结合,减少钾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熊飞)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