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红薯
- 品种名称:宁薯10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闽审薯2010002
- 品种来源:宁薯3号/金山72
- 选育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
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5~10条,成叶心形,顶叶绿带紫色,成叶、叶脉、叶柄、蔓均为绿色,蔓较粗。单株结薯3~6个,薯块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0.87%,比对照金山57低5.67个百分点,出粉率11.80%,比对照低4.94个百分点,食味评分77.9分,比对照低2.1分。经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测定,胡萝卜素含量9.38毫克/100克。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块耐贮藏较好。
早薯在6月上旬前栽插,晚薯8月上旬前栽插。早薯种植亩植3000~3200株,晚薯种植亩植3500株左右。亩施纯N10~12公斤,NPK比例1:0.5:1.5,基肥、点穴肥、夹边肥比例4:2:4。干旱时及时灌水,薯块膨大后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危害。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50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3131.00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30.56%,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32.68 公斤,比对照增产2.49%,未达显著水平。2008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3364.59公斤,比对照增产21.36%,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11.53 公斤,比对照减产5.77%,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3247.80公斤,比对照增产25.63%,薯干亩产672.11公斤,比对照减产2.05%。2009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3617.7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51.
适应区域
适宜福建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合理密植,适当延迟收获,保证全生育期15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