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红薯
- 品种名称:金山679
- 国家级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4
- 品种来源:金山57/广薯87
- 选育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特征特性
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5-9条,成叶心齿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蔓均为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纺缍形,薯皮浅黄色,薯肉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2.50%,比对照低4.20个百分点,出粉率11.90%,比对照低3.11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0.55分,比对照高0.55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结果为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Ⅰ型、感Ⅱ、Ⅲ型;2006年结果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块较耐贮藏。
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7月底前种植。株行距16.5厘米×90厘米,亩植3500-4000株左右。扦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扦插后15-3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干旱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20-150天。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591.6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91.3公斤,比对照减产1.1%,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3088.7公斤,比对照增产13.5%,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09.4公斤,比对照减产0.8%,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840.2公斤,比对照增产14.38%,薯干亩产650.4公斤,比对照减产0.9%。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647.4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5.0%。
适应区域
适宜福建省非薯瘟病病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排水防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