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红薯
- 品种名称:福薯10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1
- 品种来源:福薯7-6/台农71
- 选育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
株型短蔓半直立,成叶心形,顶叶浅绿色,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单株结薯2-3个,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色,有香味、无苦味略甜、有滑腻感。国家区试两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04分,比对照福薯7-6略高。茎尖可食部分经检测,维C含量31.49毫克/100克。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感蔓割病。
选择当气温稳定在15℃时进行种植,茎叶菜用平畦种植畦宽(包沟)1.2m左右,畦高15-20厘米,种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左右,亩植1.6-2.2万株。垄畦留种用种植亩株0.4万株。扦插3天内每天浇水1次,保证水分充足。返苗后10天左右追肥一次,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浇施;25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采摘,采摘标准茎尖15厘米以内鲜嫩可食茎叶,采摘后即进行修剪保证分枝,并浇水至土壤湿润。此后10天左右可采收一次,每采摘两次后追肥一次,亩浇施尿素5公斤。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叶片害虫的危害。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国家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试,平均茎尖亩产1362.9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2.7%,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1893.0公斤,比对照增产1.2%;2006年续试,平均茎尖亩产2055.4公斤,比对照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3645.3公斤,比对照减产0.6%。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709.2公斤,比对照增产6.0%,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2769.2公斤,与对照相当。2007年福建省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茎尖亩产2078.6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4.7%。
适应区域
适宜福建省非蔓割病地块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蔓割病,适当密植,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