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春季淡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春季淡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2004年02月19日 08:56 来源:浙江农网

  • 关键字:

春季淡水养殖鱼类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季节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春季常见几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由霉菌感染引起的。此病主要症状是伤口长出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粘连后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 1、鱼池内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4、治疗可采用方法一:0.4-0.5克/立方米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方法二:全池遍洒2-3克/立方米亚甲基蓝,隔2天一次,5天后再用0.2-0.3克/立方米海因类药物泼洒一次。 二、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 1、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避免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时要用药物浸泡消毒; 3、发病后及时采用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或强克101(超碘季胺盐)0.25克/立方米 全池泼洒。 三、赤皮病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 机械损伤、冻伤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被病菌侵入引起发病。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 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病一致,主要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四、肠炎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形点状气单胞菌,也为条件致病菌。当水质环境恶化、投喂变质饲料或不正常投饲时易引起此病。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 防治方法: 1、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良好; 2、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饲原则; 3、治疗时可用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3‰的大蒜素或氟苯尼考及2‰的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续投喂5天。 五、暴发性出血病 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春季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细菌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孢菌、温和气单孢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鲫鱼、鲤鱼及花白鲢等常规品种。该病发病急、传染快,且死亡率高、损失大。一旦发病即难以控制,且病情反复的情况比较多。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肠道内无食物,却有很多粘液。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症状。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及时清除池塘中多年淤积的底泥,然后亩用75~8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 2、鱼种下池前用1~2食盐或15~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 3、定期做好水体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二溴海因、光合细菌、EM菌等环保药物交替使用。 4、治疗方法: (1)连续采用0.25~0.30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泼洒2天。 (2)若病情严重,间隔二天后再用0.3 克/立方米强克101(超碘季胺盐)泼洒一次。 (3)在外用药物的同时内服药饵,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 (4)0.3~0.4克,连续投喂3~5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