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提高扣蟹培育质量的技术要点
2012年10月17日 16:31 来源: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关键字: 扣蟹
目前扣蟹培育已进入秋冬季养殖管理的关键时期,作者通过走访示范户,与典型示范户交流,同时结合专家组技术意见,并将近几年秋冬季有关扣蟹养殖的一些做法总结归纳,就目前扣蟹养殖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
一、强化投喂,确保幼蟹体质强壮。由于秋冬季节水温降低的原因,幼蟹摄食量很小,部分时段甚至停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幼蟹有时会因水温变化大,蟹池放养量大,换水或加水等原因而加大活动量或应激反应加剧。为确保幼蟹体质不会因此而迅速下降,必须加强秋季的饲料投喂。强化秋季投喂应从九月份开始,这样可使幼蟹基本能在越冬前完成2~3次蜕壳,不仅有利于提高幼蟹体质,而且可以降低小规格幼蟹的比例,也有利于提高幼蟹产量。秋冬季要首选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饲料,并且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也能如愿采食。在饲料中适时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药物对于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采食量而灵活调整。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冬季若遇光照充足水温回升或幼蟹活动量加大时适量投喂饲料是很有必要的。
二、及时防治纤毛虫,降低幼蟹的病害发生率。进入九月份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可在水温降至20℃之前全池泼洒1—2次微生态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预防纤毛虫寄生和藻类附着。建议在九月份以后至幼蟹停食前这一段时间选择晴天,防治纤毛虫1—2次。注意:防治纤毛虫应慎用重金属类药物,同时避开幼蟹蜕壳高峰期,否则会对软壳蟹有较大的危害。
三、适时杀菌消毒,防止幼蟹带病越冬。秋季若管理不善幼蟹可能会发生烂肢、腐壳或烂鳃病。一旦发现有此病症应立即治疗,否则在越冬期间便会出现幼蟹持续死亡现象,不仅影响幼蟹产量,而且存活下来的幼蟹在开春后也会迅速发病,因而必须做好防治工作。防治方法是在十一月份选择晴日连续泼洒二次消毒剂,同时内服抗菌素5-7天,一般一个疗程便可治愈。
四、适量换水,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进入秋季,由于光照时间缩短光合作用减弱,蟹池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抑制,大型浮游动物因而得以大量繁殖,加大了水中氧气的消耗。另外,秋季幼蟹活动量很大,池水浑浊度大,加之水温下降,生物降解能力也减弱,水质会因此而下降。为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秋季幼蟹池换水量应提高到30%~40%左右,排放更多有害物质,为幼蟹的生存创造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如果换水量不足会导致幼蟹鳃丝发灰或发黑,呼吸受到影响。
五、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一是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是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是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四是防止偷盗。要加强秋冬季夜间值班,防偷盗分子的企图得逞。五是防止冻害。要保持秋冬季水位稳定,及时添加新水,下雪天要及时注水和清扫积雪,水面结冰后要及时采取人工破冰,注水等措施,防止幼蟹缺氧或受冻。(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兰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