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012年11月06日 10:11 来源:大丰市渔业科技入户
- 关键字: 养鱼
一、鱼浮于水面,呈现浮头现象
养殖鱼类浮头要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氧剂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以引起鱼类的浮头。
1、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2、鱼病引起的浮头
a、细菌性鱼病引起的浮头: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b、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起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3、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成为优势种群引起的浮头: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此时的办法为:
a、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
b、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注意必须在下风头),重新肥水;
c、适当增加鳙鱼的投放量。
4、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5、施肥不当引起的浮头:在夏季向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鱼肥。
二、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
1、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2、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鱼苗,PH>9.0,成鱼PH>9.5),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成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3、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4、鱼的鳃丝上或体表寄生有大量的寄生虫:可外用杀虫药,杀死寄生虫的方法进行处理。
5、鱼的肠道有寄生虫(如涤虫、孢子虫、球虫等)或有肠道性疾病(如肠炎病、出血病等):可用饲喂药饵料的方法进行处理。
6、水体长期未消毒:鳃丝上粘附大量污物和有害细菌,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饲养鱼类体质偏瘦
1、饲料原因: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偏低,造成鱼体偏瘦,一般情况下各饲料厂均能达到标准。
2、投喂量不够: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约”饲料,不按正常的投饵率投喂饲料,长时间让鱼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使养殖鱼类得不到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使得养殖鱼类不得不分解自身积累的脂肪和蛋白,从而使鱼偏瘦。
3、投喂的方式不对:尤其是精养草鱼草料结合型的池塘比较普遍,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先投全价料,再投草,导致全价料在鱼肠道内停留时间太短,鱼还没有来得及吸收利用,就被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正确方法是先投草再投料。
四、饲料引起鱼类体质偏肥
1、饲料原因:全价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过高,造成能量过剩,以脂肪的形成囤积在鱼的体内,造成鱼体偏肥。
2、投喂量过多:使养殖鱼长期处于过饱状态,使得鱼摄入的能量过剩,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囤积在鱼的体内,造成鱼体偏肥。
五、鱼不耐运输,成活率低
1、运输过程中鱼充血,或拉网后鱼体充血,并且不耐运输,可能投喂饲料中加入喹乙醇等促生长的抗生素物质,或长期投喂腐烂变质的的饲料。
2、池塘长时间没有杀虫消毒,鱼体或鳃上有大量的寄生虫或细菌,建议拉鱼前先杀虫或消毒。(如通过镜检无寄生虫就只需消毒就可以了)。
3、鱼体疏松,鳞片脱落,可能鱼体缺乏维生素,建议饲料中适当提高维生素的含量。
4、鱼体有病,如肠炎病、出血病等,建议先治疗,待鱼体质恢复后再拉网卖鱼。
六、鱼的体色发白变花
1、环境因素
a、溶氧:水中溶氧不足时,鱼体缺氧呈现鳃丝和体色苍白的现象。
b、氨氮:氨氮过高时,鱼体出现鳃丝红色变深,体色苍白的现象。
c、水温:水温出现短暂快速变化时,也会造成鱼体出现色变浅现象,同量水温也会影响色素沉积效率。
d、药物:在使用药物时,浓度过高,对鱼刺激过大,会造成鱼的体色变化,随着药物浓度降低逐渐恢复正常。
e、其它: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干扰或破坏的因素,对鱼来说都是一种应激,使鱼出现体色变化。
2、营养因素
七、鱼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因素
1、水的肥度:一般情况下,水中有机质多,水质肥的水体、会使药物的药效降低,但烷基化消毒剂如环氧乙烷、戊二醛及碘制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
2、PH值:PH值的大小对多数药物的药效或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a、PH值大:即碱性,使敌百虫、CuSO4等毒性增加,戊二醛、强氯精的杀菌作用强。
b、PH值小:即酸性,使漂白粉、强氯精之类的消毒剂作用减弱。
3、用药量
a、用药量少:池水达不到治疗浓度,造成疗效不佳;
b、用药量过多:药物的浓度过大,超出了鱼类的承受限度,造成鱼体损伤或死亡。
4、不注重预防:鱼病早期不采取措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到鱼病晚期才注重治疗,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加剧鱼的死亡。
5、用药疗程不足
a、治疗鱼病用药不到一个疗程,时间太短,病会复发。
b、有些鱼病一个疗程还不能达到治疗效果,需要第二个疗程。(如肝胆综合症)
6、药物溶解不全
a、固体药物未完全溶解,泼洒后,药物颗粒被鱼误食致死;
b、固体药物未完全溶解,泼洒后水体达不到治疗浓度。
7、未对症用药:鱼病未确诊情况下,自已乱投药,药不对症,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引起药害,在杀虫药方面很常见。
8、抗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而使用无效。
9、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两种以上的药物混用量,产生结抗作用,而使药效减弱,从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a、福尔马林不能与强氧化性药物混用;
b、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有机络合物混用;
c、氟苯尼考不能与恩诺沙星混用等。
八、管理鱼类浮头
鱼类浮头是由于水中溶氧量较低,鱼浮到含氧量较高的水面吸氧。鱼类浮头的轻重可以根据浮头的时间、地点、面积、鱼的种类和受惊情况来判断。
1、浮头时间判断:从傍晚起到第二天黎明前,浮头的时间越早,则浮头越严重。
2、浮头面积判断:鱼在水面上浮头面积越大,浮头越严重。鱼在池的上风口和池中央浮头的轻,发展到鱼池下风口和鱼池边的重。
3、鱼的活动判断:稍一惊动就下沉的轻,鱼受惊后不下沉的重。
鱼类浮头要早预防,轻度浮头饲养管理可照常进行,严重浮头要及时抢救。主要措施是开动增氧机、注入新水、化学增氧等。
九、管理鱼类吃食
根据鱼类的生长需要和池塘水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投饵、施肥,保证鱼类吃好、吃足、吃匀,这就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
1、投饵原则:一是“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二是“四定”即定位、定量、定时、定质。
2、投喂方式:设置饲料(框)台,(青饲料)糊状饲料要定点投放在饲料(框)台上;颗粒饲料必须定点小把撒投,驯化鱼类集中定点抢食。
3、投喂时间: 2、3、11月份每天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喂; 6月至9月每天上午8~9时,中午12~1时,下午4~5时投喂。
4、投饵量:
a、全价颗料饲料:日投喂量约占吃食鱼体重的1.5~2.5%,每天投喂2~3次;
b、糊状饲料:日投喂量约占吃食鱼体重的3~5%,每天投2~3次。
c、精饲料:每次投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d、青绿饲料:日投喂量约占吃食鱼体重的40%左右,以当天吃完为宜。
e、青、精饲料结合投喂:先青后精。
f、天气影响 天气晴朗,水温高,鱼类摄食旺盛可多投,天阴、下雨或天气闷热,鱼类吃食下降,要少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