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杨梅新品种简介

杨梅新品种简介

2003年11月24日 14:05 来源:《农业科技情报》

荸荠种杨梅 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枝梢较稀疏,树形较矮。果中等偏小,重约9.5克,扁圆,形似荸荠故名。完熟时果面紫黑色,肉柱棍棒形,柱端圆钝,离核,肉质细软,汁多,味甜微酸,略有香气,含可溶性固性物高达13%,含酸量0.8%,可食率高达96%,品质特优,核小。余姚、慈溪产地6月中旬至7月初成熟,采收期长达20天左右。 丰产稳产,定植后3--5年开始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旺果期可维持30年左右,经济结果寿命约50年。盛果期平均株产50千克以上,最高可达450千克。成熟时抗风强,不易脱果,甚抗癌肿病与褐斑病,适应范围广,凡有杨梅生长之地均可引栽。耐贮运,加工性能特佳,为目前最佳鲜食兼罐藏品种之一。近年利用不冻冷藏法,远销我国东北、香港及澳门等地区,糖水杨梅罐头远销欧美等10余国家和地区,声誉很高。 晚稻杨梅 树冠高大,呈圆头形或圆筒形;树势强健,主侧枝粗壮,紧密,发枝力强,以春梢中果枝结果为主。果实圆球形,中大,平均单果重11.21克,大的达15克以上;完熟时果面紫黑色,有光泽;肉柱多槌形,顶端圆钝、质细,汁多,甜酸适口,略具香气,核与肉易分离,品质特优,可溶性固形物12.6%,总酸量0.85%,可食率95.5%。原产地浙江舟山7月上、中旬成熟,采收期12--15天。 该品种定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一般大树株产50--100千克,高者可达200千克左右。果实鲜食和加工性能均好,为鲜食和制罐良种。抗逆性强,大小年幅度小,丰产。 丁岙杨梅 树势强健,圆头形或高馒头形。果实圆球形,中大,单果重11.3克,大者达13克以上,果柄长约2厘米,常连柄采下出售;完熟时果面紫红色,果蒂较大,红黄色,加绿的果柄与果面紫红色相映,故有“红盘绿蒂”的佳名;肉柱顶端圆钝,肉质柔软多汁,甜多酸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1.1%,含酸量0.83%,可食率96.4%,品质上等。较耐贮藏。温州等主产地6月中、下旬成熟。 该品种种植后4--5年开始结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株产75千克左右,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采前落果轻,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最近十几年在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栽培较多。 东魁杨梅 树势强健,发枝力强,以中、短结果枝为主。树姿稍直立,树冠圆头形,枝粗节密。果实特大,高圆形,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者达62克,为目前世界上果形最大的杨梅品种。完熟时果面深红色或紫红色,肉柱较粗大,先端钝尖,汁多,甜酸适中,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3.4%,含酸量1.1%,可食率达94.8%,品质优良。适于鲜食或罐藏。主产地黄岩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采收期8--10天。 该品种产量高,种植5--6年后开始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维持50--60年,大树一般株产100--150千克,株产最高者达500千克。生长旺盛,结果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成熟时不易落果,抗风力强。果实成熟期晚,使杨梅鲜果供应期延长至7月中旬。抗杨梅斑点病、灰斑病、癌肿病等。 该品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推广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州等各杨梅产区,因果形特大,市场售价数倍于普通杨梅,已成为全国性良种,至1997年总面积达38.4万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杨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