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糯米糍:花事值得花心机

糯米糍:花事值得花心机

2001年05月15日 10:40 来源:

晚花糯米糍不一定裂果多 ——专家就花期对糯米糍果实的影响提出新观点 由于荔枝生长节律的特殊性,几乎每个糯米糍荔枝果园都大体存在3种不同开花期类型:早花类型(3月底)、正常花期类型(4月5日前后)和晚花类型(4月15日左右)。生产中的普遍经验认为:早花类型落果多,裂果少,果实大;晚花类型落果少,裂果多,果实小,而正常花期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甚至有人认为晚花类型即使坐果良好都没有价值,最终会因裂果发生严重而没有收成。事实是不是真的如此?为此,我们在同一个荔枝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一、早花类型果实一般较大,晚花类型果实较小,而正常花期类型果实介于两者之间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同开花期对荔枝果实前期果皮和种皮发育影响最明显。从果实最终大小来看,早花类型比正常花期果实大7·2%,主要差异体现在假种皮上;比晚花类型果实大12·2%,其差异既体现在果皮上,又体现在假种皮上;正常花期比晚花类型果实大5·2%,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果皮上。 二、不同开花期对落果高峰发生时间和落果率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糯米糍落果的防治实践中应根据不同花期落果特点进行,而不能笼统地规定一个统一的花后天数来喷药保果。 糯米糍荔枝果实从花后14天至果实采收期间大体有3—4次落果高峰。早花类型第一次落果高峰发生在花后23—30天,落果率高,持续时间最长,其他开花时期第一次落果高峰均出现在花后21—23天,持续时间只有3天;第二次落果高峰发生时期表现为早花类型出现比正常花期类型和晚花类型要迟,且落果率高峰发生时期表现为早花类型出现比正常花期类型和晚花类型要迟,且落果率要高,早花类型第二次落果高峰出现在花后51天,而正常花期类型和晚花类型则出现在花后35天,且持续时间长(7—14天);第三次落果高峰以迟花类型出现最早,出现在花后63天,大约在采前21天,并出现采前落果(第四次落果高峰),而其他花期第三次落果高峰不明显,只在采前7—10天出现采前落果。 因此,可以认为早花类型落果率最高主要与果实发育前期(第一发育阶段)坐果率低有关,在防治实践中应特别引起重视。笔者认为要做好授粉受精工作,没有蜂源的果园一定要进行人工授粉,然后是做足前期其他保果措施,如盛花期环割,授粉后3—4天喷施保果药,果实分大小再喷1次保果药,喷2—3次0 ·5%硫酸锌等叶面肥。对于晚花类型果实保果策略是前期保果工作可以稍微放松,只要每花穗有5—10个果就足够了,这样不但可以增大果实重量和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减少后期落果和裂果比率。对于正常花期果实在每次生理落果高峰前3—5天采取一些常规保果措施就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荔枝裂果发生是果皮和果肉两者生长不协调的结果,不同花期通过影响两者生长进而影响裂果的发生,不能错误地认为晚花型糯米糍就一定裂果多。 不同花期对裂果的影响是很复杂。从1999年的结果来看,正常花期类型的裂果率最高,晚花类型最低,早花类型介于两者之间。从2000年的结果来看,在采前15天左右均有大量裂果发生,裂果表现最严重的是晚花类型果实,正常花期类型最低,而早花类型介于两者之间。两年的试验结果几乎相反。经过初步分析,我们认为,裂果发生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与果肉的比率可能有较大的关系,无论是从同一年的不同花期来看,还是从不同年份相近花期相比,基本表现出皮肉比较低的果实其裂果发生严重,反之则发生较轻。晚花类型的果实除了由于花期晚,导致果皮和种皮发育时期短,果皮在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即进行假种皮的生长,因此果实发育往往不充分,果实个体偏小,在落果和裂果发生方面与其它两种类型花期相比,也不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生产中不应忽视对晚花型糯米糍花果期的管理工作,而因采取相应措施。 看来,防治糯米糍裂果的关键是要协调果皮和果肉生长,特别是要保证果皮前期的充分发育,又靠单一措施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只有制定一套以保果和防裂为中心的糯米糍荔枝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才能解决糯米糍的生产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副教授 李建国 人工疏花疏蕾优于化学方法 前者有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加雌雄比、提高产量 糯米糍荔枝大小年现象严重,低产问题比一般品种更为突出,其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至今尚没有突破性进展。在荔枝生产中,“花而不实”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荔枝产量。我们发现人工疏花能明显增加产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工疏花、疏蕾对花穗养分、雌雄花量及雌雄比和产量的影响,旨在摸索出一项较好的栽培措施,有效地进行保果,增加荔枝产量。 一、试验方法 1999年通过人工疏花发现该措施能显著减少雄花、雌花及总花数量,雌雄比增加,单株产量明显提高。2000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方法是以单株为单位,分别对小花量、中花量和大花量的糯米糍进行疏花、疏蕾两种处理。疏蕾在始花前1周进行;疏花在始花时进行。疏花、疏蕾又分留主穗和留侧穗两种处理。留主穗的方法是每个花穗只留1个主穗;留侧穗的方法是每个花穗留2个健壮的侧穗。分别选三种花量的树不做任何处理作对照。于始花前(疏花蕾时)和谢花后1周分别测定花穗下叶片的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开花期统计单穗上的雄花、雌花量和雌雄比;果实采收时于每株树上选10个花穗统计每穗坐果数和单株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1、人工疏花疏蕾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始花前总糖含量以大花量花穗下叶片的最高,中花量其次,小花量最小,而可溶性糖差别不明显。谢花后几种花量的树花穗下叶片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减少,可见开花消耗养分,叶片中糖有向花穗转移。谢花1周后总糖以中花量树花穗下叶片含量最高,小花量最小;可溶性糖以小花量树花穗下叶片含量最高,大花量最小。处理和对照相比,各种花量的对照树在谢花后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处理低,可见疏花疏蕾处理可有效地减少糖分的消耗。树体开花量不同,疏花、疏蕾处理对糖分含量的影响也不同。对大花量树而言,疏花、疏蕾最为有效地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积累。疏花、疏蕾的差异不明显。留主穗和留侧穗的效果也无明显差异。 2、人工疏花对雄花、雌花量和雌雄比的影响 疏花、疏蕾能明显减少雄花、雌花的数量,特别是减少雄花的数量。对中花量而言,雄花量减少80%多;对大花量而言,雄花量减少近90%。花量减少有利于减少养分的消耗和集中利用。疏花、疏蕾也能减少雌花量,有利于雌花的发育。对中花量和大花量而言,不管是疏花还是疏蕾都能明显增加雌雄比。疏花和疏蕾的效果差不多。 3、人工疏花对产量的影响 无论是大、中花量树还是小花量树,疏花疏蕾都能增加每穗果数和单株产量。大花量树疏花疏蕾增产效果最明显,处理和对照差异特别明显;中花量树疏花疏蕾效果也十分明显;小花量树效果不如中、大花量树那样明显。留主穗和留侧穗比较,留主穗的效果要好一些。疏花与疏蕾比较,疏花的效果要好一些。 三、讨论 减少花量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有效坐果,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在生产上有化学药物疏花和人工疏花两种方法减少花量。化学药物在花期施用的结果不稳定,浓度太高还会产生副作用。而人工疏花不会造成过敏反应,能有效地减少雌雄花量,减少花穗中的养分消耗,荔枝树体养分对开花和幼果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树体营养如氮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对荔枝胚胎发育、授粉受精都有重要影响。在花期如碳水化合物贮量少,不能由外部施用来弥补,将会影响到荔枝的开花和授粉受精。碳水化合物影响到胚珠的发育,碳水化合物缺乏使胚珠停止发育易引起落果。本试验研究发现,人工疏花、疏蕾能有效地减少糖分的消耗,雌雄比例明显增大,极为有效地增加单株产量。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为树体较高,人工疏花较难操作而少有人运用。但随着荔枝的矮化密植栽培和集约化管理,树体高度已逐渐受到控制。人工疏花、疏蕾能极为有效地提高产量,在生产上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增产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