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南粤养鳖越冬首选模式

南粤养鳖越冬首选模式

2001年12月03日 09:15 来源: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

南粤养鳖越冬首选模式——土池+简易塑膜大棚+热水炉 近年来,东莞市在启动土池常温养鳖的同时开始进行越冬期土池简易塑膜大棚增、加温饲养稚幼鳖试验,并逐步改进、完善、推广与应用,至1999年已建成土池增、加温简易大棚面积25·54公顷,每年进池稚幼鳖380万只,占全市土池常温养鳖面积的5·3%;稚幼鳖进池率占全市越冬稚幼鳖总量的76·6%。现将土池简易塑膜大棚增、加温养鳖和鳖病综合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首选模式好处多 我国的增、加温养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91年前,主要为全封闭砖混结构加温温室;第二时期为1991—1995年,主要为全采光塑膜大棚增、加温温室;第三时期为1992—1999年的简易塑膜大棚采光增、加温土池。简易塑膜大棚采光增、加温土池以简易棚架塑料簿膜封顶;饲养池为土池,长方形,面积500—4000平方米,以1000—2000平方米为多,设防逃墙,高40厘米,池堤基坚实,水深1—1·5米,坡比1:2·5;采用不锈钢或铝制缸炉,燃煤加温与采光增温相结合,吸水管加电动提水装置,排水管均匀分布在池内,加温后的热水由排水管经喷水孔散出。简易塑膜大棚增、加温土池,除保温性比前两种温室稍差外,其具有的特点是设施简易,造价12—17元/平方米,是封闭式温室的2%—2·5%,采光棚膜温室的7·5%—10%,全年可以使用,利用率高;采光性能最优,饲养鳖体色接近野生鳖;饲养鳖同样保持连续生长,单位水体的最佳负载量接近温室的载养量;加温用的热水炉价廉,一次性投入少,技术操作比锅炉简单;病害少,稚幼鳖土池增、加温饲养结果成活率高。多数养鳖业者认为,华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地区,采用简易塑膜大棚增、加温土池较适宜。 珠三角地区,年均气温23℃,静水池塘年均水温23·7℃,一年中适合鳖生长发育的适温期长达270天,日均水温20℃以上达240天。但是,毕竟一年里有120天时间日均水温在20℃以下,有近180天时间需要增、加温才能保持鳖的最佳适温生长范围(日均气温25—31℃)。珠三角地区,当年稚幼鳖进入常温土池自然越冬一般个体重25克以上,翌年才能饲养达商品鳖规格上市(400克以上),所以每年10月份以后才出壳的稚鳖需要经两个越冬期才能生长达商品规格;珠三角地区的越冬期池塘自然水温经常维持在12—17℃,导致自然越冬的稚幼鳖既不冬眠,又不摄食,能量消耗更大,危险温度段持续时间长,使个体偏小的稚幼鳖自然越冬成活率偏低,在50%以下,平均为20%—30%,简易大棚增、加温土池无疑解决了制约珠三角地区养鳖业的瓶颈。该技术既可以将鳖的养殖周期从18—22个月缩短为12—13个月,减小两次越冬的风险,提高稚、幼鳖饲养成活率;又可减小鳖的自然越冬的负增重,使商品鳖均衡上市。目前,该技术在土池常温养鳖主产区的顺德、中山、番禺、惠州和江门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改进和推广。 稚幼鳖的生长特性 1998年冬,笔者对放养密度为25只/平方米的增、加温土池进行稚幼鳖的生长观测,发现体重范围3·2—7·8克,均重4·8克的稚鳖经183天的简易大棚土池增、加温饲养,长成体重范围48·1—201·3克,均重129·8克的幼鳖,日均增重0·68克,日均生长率1·80%。 简易大棚土池放养密度15—20只/平方米,始重4—50克的稚幼鳖,在180—190天的越冬增、加温中,终载量达1·8—2·5公斤/平方米,日均增重0·5—1·08克,生长率0·88%—1·86%,接近工厂式控温温室养鳖的日均增重和日均生长率。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越冬土池稚幼鳖的放养密度按个体均重3—7克放25尾/平方米,7—15克放20尾/平方米,16—25克放16尾/平方米,25—50克放12尾/平方米,50—100克放10尾/平方米较为适宜。 水环境的调控 塑膜封盖,换水量减少,放养密度加大,增、加温等改变了土池的生态,与鳖在自然越冬池塘比较,总的变化是水中溶解氧量偏低,有机物耗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增高。 简易大棚增、加温土池从最大生产效益出发,都不放养控制浮游动物过量繁殖的鳙鱼和控制浮游植物、幼小轮虫过量繁殖的鲢鱼,因而水中浮游生物的变动较为频繁,水色、透明度和水质变化甚大。鳖的摄食和生长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环境生态,增、加温土池由于其饲养品种单一,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当绿藻类大量消减时,就需要进行人为干预。生产上多采用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杀灭旺长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制约轮虫的过量繁殖;用硫酸铜杀灭过多(100毫克/升)的鞭毛藻和微囊藻,使鳖池中的绿藻类保持占优势种群,并恒定在正常生物量范围。这一过程往往是5—20天为一周期。浮游绿藻类在一定的丰度下,通过光合产氧,吸收水中的无机氮,营造一个对鳖十分有利的水环境。增、加温土池由于高密度饲养,到了出池前,负载量增大近10倍,投饲量也大大增加,即使在水质正常情况下,也产生了大量的无机氮。生产上还需定期施放生石灰,使池水pH值变动在6·8—7·8之间;在土池内种养浮莲。浮莲是经多年筛选的最佳种养对象,能在塑膜大棚增、加温土池中正常生长,光合作用的结果为棚内增加大量的氧气,又吸收大量的无机氮。它的稳定生长弥补了浮游植物难以长期使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好状态的作用。 主要鳖病防治 增、加温土池中鳖的主要病害有白斑病、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3种。 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增、加温土池和常温土池稚幼鳖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东莞市内多个重点养鳖场应用、推广,近3年来基本遏止了上述严重病害的发生,使增、加温土池养稚幼鳖及后续的大面积常温土池养幼成鳖成活率平均达80%—85%,高者达93%—97%。主要的方法是: 1、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人工养殖改变了鳖赖以生存的水环境。试验表明,水温、pH值、溶解氧量、有机物耗氧量和氨氮等是土池养鳖的主要水环境指标,一旦超标都会导致饲养鳖的病变。因而,改善水环境是预防鳖病发生的前提。 养鳖与养鱼一样,养鳖先养水,作好一池水,养鳖已经成功了一半。要使养鳖增、加温土池水质长期、稳定保持良好状态,关键是调控好水色和透明度。增、加温养鳖土池每年均需作池塘整治,清除淤泥,修补好坡面,翻动底土,暴晒、整平。鳖进池前,土池应进水,施放生石灰0·15—0·25公斤/平方米,茶粕0·04—0·075公斤/平方米,适当施用氮、磷无机肥培水,使池水呈油绿色或微褐绿色。采用人为干预,包括适量换、添水,混养少量鳙、链、鲫,水面种养大漂和凤眼莲以稳定水质;适当施放生石灰以提高pH值;施放硫酸铜以杀灭过量的裸藻和蓝藻;施放晶体敌百虫以杀灭过量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就可以使水色和水质相对稳定下来。 2、采用全价、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 鳖的营养需求一般认为蛋白质含量的适宜范围为40%—50%,脂肪为6%—8%,碳水化合物为20%—30%,钙、磷分别是1·5%—2·5%和0·6%—1·6%。土池增、加温养鳖的饲料,多数采用自选配方,自购原料,由饲料厂代加工,或选购定点饲料厂生产的商用全价配合饲料。配制加工过程注重原料的鲜度和品质,防止腐败变质;注重蛋白质的生物价值和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平衡;注重维生素C和E的稳定性和添加量;注重矿物质,尤其是常量元素钙、磷的添加量和钙磷比;防止采用低价、低质原料、超量添加禁止使用的抗菌药或喹乙醇、黄霉素、性激素等促生长激素。加工过程中注重粉碎的粒度在100目左右,并在有关养殖场派员监控之下进行。配合饲料搅拌加工时要添加适量的青菜、植物油和经消毒处理的动物肝脏、冰鲜海鱼,添加量分别为配合饲料(湿重)的10%,5%和20%。设置瓦式水泥制板食台,饲料在水面离水边线2—3厘米处投喂。投饲量依水温、水质、鳖的摄食状态而定,一般控制在总载养重的2%—3%(干重),即使鳖食欲甚佳,仍按饱食量的90%投喂。 3、加强管理、防治病害 试验表明,鳖对许多药物,除甲醛之外,表现出极不敏感的现象,其安全浓度与一般鱼类常用量比,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就为大剂量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大量的研究、应用表明,中草成药板兰根、黄连、丹参、肝宝片剂和肌苷片剂对鳖的防病效果显著。用片剂成药主要在于规范用量。早期采用口服剂量为人体量的2倍。上述5种片剂,连续用药5—7天为一预防期,每30—45天一期,可以有效地防止鳖出血性败血症和失血性白底板症的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多表现为肠胃道坏死败血症。肠道坏死败血症是以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器官疾病。病发后,除采取改良水环境,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组成外,还应采用全池洒药消毒和药饵投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消毒泼洒的药物有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浓度1ppm,连续2天,或复方二氧化氯0·5ppm,连续2天;拌饲的药物一般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利复平、呋喃唑酮、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和氟哌酸等,具体选用药物时要经过药敏试验确定,并反复1—2次,这主要由于某些细菌血清型多样和感染致病菌多种的缘故。但无论用哪一抗菌素药物,都需要同时口服甲氰咪呱。大量的试验表明,发病早期服用甲氰咪呱,肠道坏死败血症治愈率可以达95%。另一方面,稚幼鳖在进温池前还需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疾病,可通过药敏试验等方法,针对性使用大剂量药物进行彻底治疗,以确保进池稚幼鳖体质健壮;进入温池后,由于饲养密度大,要加强检疫,一旦发病,要及早对症下药,防病于未然。 经济效益分析 简易塑膜大棚增、加温土池与采光增、加温温室和全封闭加温温室比,一次性投入少、成本低;同是饲养越冬稚、幼鳖,越冬后个体均重100—200克计,其基础设施投入包括加温设施及运转分别为每公斤鳖2—2·5元、5—7元和10—14元;单位面积的产量相差不大,分别为1·5—1·8公斤/平方米、2·84—4·48公斤/平方米和1·8—2·5公斤/平方米。这些都显示了简易大棚增、加温土池的经济实用性。 珠三角地区,土池自然越冬与土池增、加温比较,1999年1只50克幼鳖经土池自然越冬,出池时均重45克,当年(10月15日左右)可养成650克;1只50克幼鳖经土池增、加温饲养,出池时均重245克,当年在常温土池继续饲养可养成1000克,以相同交售价60元/公斤出售,扣除各自的生产成本,增、加温饲养1只50克重幼鳖比自然越冬新增产值31元,新增利润5·55元。珠三角地区50克重越冬幼鳖在常温条件下当年可以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只有40%、商品率在35%以下,而采用增加温土池饲养,翌年就能养成商品鳖,减少了一个越冬期,成活率在90%以上;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商品鳖需求规格的增大,900—1250克商品鳖市售价要比750克以下高出8%—15%,加上每年3—6月商品鳖上市较少,价格较高,尚若把上述诸因素都计算在内,其经济效益差距就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