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淡水养殖技术
2001年12月25日 09:44 来源:四川内江市中区伏龙乡农技室
- 关键字: 花鲈淡水养殖技术
花鲈又称七星鲈、海鲈,属广温、广盐、凶猛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通过人工驯化也可在淡水中养殖。它具有生长快、病害少、体色艳、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丰富、生肌补血和滋补强身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花鲈淡水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夏花淡化 从沿海地区购进的花鲈夏花在常规育苗池内进行淡化处理,放养密度为500尾/立方米,淡化期为7天。具体方法是:开始时池水盐度要和苗种产地盐度相一致,接着每天抽查1/3池水,再加入等量的淡水,期间要充气增氧,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新鲜鱼糜。淡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盐度梯度变化不能太大。 2 苗种培育 将淡化的夏花放在300——600平方米的小池内强化培育,放养量为10——15尾/平方米。花鲈苗种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此除做好花鲈夏花肥水下池外,还要通过人工诱食、训饵使其逐渐转食,投饵时先用工具拍打水面,以引起苗种的注意,然后慢慢地将饵料带水均匀泼撒投喂,以保证夏花都能吃饱。待花鲈个体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后,便可逐步驯化至定点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强化培育期间因密度较大,要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防止缺氧和水质恶化,及时加注新水。花鲈夏花经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体长可长到9厘米以上,即可转入成鱼养殖阶段。 3 成鱼养殖 3.1 池塘养殖 池塘面积以1500——5000平方米为直,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清整方法与常规养鱼相同。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尾左右,同时搭养尾重250克左右的白鲢50尾,以调节水质。 花鲈食性凶猛,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为此提供新鲜、适口、充足的饵料是养好花鲈的关键。成鱼养殖应投喂鲜野杂鱼和冰冻海鲜为主。鱼种刚入池时,投饵范围应大些,以保证有较多的摄食机会,然后逐步驯化到定点、定时投喂。小池塘投喂点1——2个,大池塘3——4个点;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花鲈体重的6%——12%,11月后为3%。采用抛投法投饲,开始时慢抛少投,当鱼群争食时快抛多投,待鱼快吃饱时应慢抛少投,全过程约30分钟。 池塘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保持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在高温季节,加满池水。此外,整个成鱼生长期需定期用生石灰化水消毒水体,改善水质。 3.2 网箱养殖 网箱用聚乙烯网线编结而成。网目为2.5——3厘米,网箱规格为2米X2米X1.5米。框架为松本方条,框架四角连结泡沫浮球为浮子支撑箱体,沉子用砖块结于网箱下四角。网箱设置在水位稳定、水质清新、向阳背风、无污染的水域。网箱通过纲绳或锚固定于水面上,成“一”字形排列,箱距3米,行距15米。 花鲈鱼种放养入箱密度为100尾/立方米。同时,适当搭养一些刮食性鱼类,以充分利用饵料和净化网箱。饲料以膨化饲料为主,适当补充投喂少量新鲜小杂鱼,膨化料与小杂鱼比例以7:3或8:2为宜。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高低和摄食状况而定。夏、秋季水温高,日投量为鱼体重1%——8%,而冬、春季水温低投喂量为1%——3%,每天投喂2——4次。 日常管理做到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防止大风、洪水、污染、人为意外事故发生。 4 鱼病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每月泼洒一次万消灵(0.2毫克/升)。如发生寄生虫病,泼洒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泼洒20——30克/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如发生水霉病,可用小苏打、食盐合剂各400克/立方米全水面泼洒,或用2克/立方米亚甲基蓝泼洒,2天后再用一次,细菌性疾病可用0.2——0.3克/立方米三氯异氰尿酸全水面泼洒,或每50千克鱼用呋喃唑酮、土霉素5——10克拌入料内连续投喂4——5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