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山区果树栽培新趋势:生态栽培

山区果树栽培新趋势:生态栽培

2000年10月17日 14:12 来源:

所谓山区果树生态栽培是指在山区果树生产中,把果树对地理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制定、实施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立足点,提高园区水、光、气、热土资源利用率,促使园区物种多样化,分布层次化,建立起一个园区物种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果园生态系统,以促进果树的丰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并在果树持续性生产中,促进园区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 一、山区果树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 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系统内各物种之间构建成有机整体。山区果业开发中若在规划布局、园地建设和栽培管理诸环节上忽视或轻视生态栽培,损害了生态系统,必然会导致园区水、光、气、热、土资源利用率降低,生态组分简单化,资源配置劣化,有益微生物和天敌种群减少,园地水土、肥分流失严重,土层变薄,地力衰退,整个园区生态环境恶化。同时,果树抗御各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山区果树生态栽培意义 1、山区果树的生态栽培要求按照果树的生态习性实施果业开发,这必将会推动果业生产朝着丰产、稳产、优质方向发展。 2、山区果树的生态栽培强调充分利用园区的水、光、气、热、土等自然资源,采取立体开发,建立多物种、多层次的良性循环,这必将会提高园地的生产力及其经营效益。 3、山区果树的生态栽培以逐步优化园区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这有利于逐渐增强果树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4、果树是利用果实的多年生经济植物,果树生产有着明显的生态效益,果木林建设是当前山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区果树实施生态栽培有利于强化园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效能。 三、山区果树生态栽培技术措施 1、根据当地的果树生态区划,发展适应属区地理气候环境、市场前景看好的名特优新稀果树良种。尤其注重利用海拔高度为500一1000米之间的宜果地带发展适应温凉气候的晚熟稀优果树品种,以充分发挥高山水果延期成熟、淡季上市的市场优势。 2、根据果树良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近于水源、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的低丘缓坡地段建园,一般果园的山体坡度宜在25度以下,做到宜果则果,适地适树。 3、根据果园规模和立地条件,在园地周围配置防护林,以协调果园生态环境。一般在相对高度较高的山体上建园,应在园地顶部保存涵养林,不宜全面开发;在园地迎风面需设置防风林带,以减轻强风对果园的侵害。 4、根据开发果树的种类,采取规范的梯地化建园或科学的仿生化建园,并按照水土保持技术要求,搞好园地的基础建设,最大限度在降低园地的水土、肥分流失。 5、建设完善的排蓄水系统,以利园区上半年的排洪防涝和下半年的蓄水抗旱。在园区梯地内侧排水沟上每隔一定距离,对稀植果树可在植株位置相对应的沟段开挖竹节沟,并在园地中上部道路交汇处建造若干个埋设在地下的由过滤小池和主池相连组成的自流式蓄水池。 6、采取大穴、大肥、大苗定植,并逐年扩穴改土,以便为果树根系向深度和广度伸展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 7、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立地条件,因树因地制宜,科学整形修剪,培养通风透光、层次分明、立体化结构的丰产树形。 8、幼龄果园套种绿肥,培植有机肥源,这有利于提高园区光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调节园区微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良熟化土壤。目前推广的绿肥良种有:“印尼绿豆”、“日本菁”、“霍香蓟”等。 9、改变传统清耕法,推行计划生草栽培和旱季树盘覆盖。一般在梅雨前的上半年放任杂草生长,至梅雨即将结束时再结合施肥压埋杂草;在雨季结束后干旱来临前的土壤湿润期采用稻草、杂草等进行树盘覆盖,以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10、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特性,肥分对品质的影响和肥效的持续性等,因地因树制宜,适时适量施肥,注重肥料的配比使用以及有机质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11、采取保果、疏果措施,调节生长结果关系,谨防掠夺性生产,通过促进合理挂果,以达到优质稳产的栽培目的。 12、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强化农业防治,注重保护天敌,提倡发展禽畜养殖业,实行种养并举,饲养禽畜提供相应的青饲料。通过在种果业和养殖业之间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必定会有利于促进园区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