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翘嘴红鲌(白鱼)养殖技术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翘嘴红鲌(白鱼)养殖技术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称白鱼。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大水域,肉质鲜美,是闻名遐迩的"太湖三白"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捕捞强度及污染等�...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分类上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称白鱼。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大水域,肉质鲜美,是闻名遐迩的"太湖三白"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捕捞强度及污染等各种因素影响,天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加之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从2000年起,我省一批水产科技人员就开展翘嘴红鲌生物学特征、人工繁殖、胚胎发育、池塘、网箱养殖技术及用药注意要点的一系列研究和推广;5年来,湖州地区已经累计生产翘嘴红鲌近5.6亿尾苗种,畅销全国12个省市;我省翘嘴红鲌产业化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翘嘴红鲌在太湖流域的浙江湖州、余杭、绍兴,江苏宜兴、吴江等地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养殖面积超过0.67万hm²,经济效益在3000元/667m²以上:在增产增收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农业产业结梅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天然野生翘嘴红鲌资源都做出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翘嘴红鲌快速发展,其中问题也逐步显现,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翘嘴红鲌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影响有关农民的经济效益。
 
  1 苗种种质问题

  翘嘴红鲌种质资源是建立种苗生产管理体系的主要技术基础和前提,苗种种质的最大问题是要避免近亲繁殖。 

  1. 1 问题

  2000--2001年,我省湖州地区有关的翘嘴红鲌苗种繁殖场,基本都从江湖中挑选Ⅲ冬龄以上野生翘嘴红鲌作为亲本,规格1--3㎏健壮野生个体。投喂活的饵料鱼虾或蛋白含量较高的蚕蛹,春季降低水位促进水温回升,4月中下旬始,每周换水,增加水流刺激,促进性腺发育。

  2002年开始随着翘嘴红鲌快速发展,有的翘嘴红鲌苗种繁殖场,为了减少成本,基本都从池塘养殖中挑选翘嘴红鲌作为亲本,规格0.4-0.8㎏个体。投喂蛋白含量较高的蚕蛹和人工配合饵料,后期管理放松,春季没有降低水位促进水温回升,基本没有重视每周换水水流刺激。导致人工繁殖产卵率低,产卵粘性不强,孵化后鱼苗活力下降,鱼苗难运输,发塘成活率不高,养殖翘嘴红鲌性成熟提早 (1足龄成熟),生长速度同比下降17%-26%。

  1.2 对策

  解决品种种质问题的办法是坚持从江湖中挑选Ⅲ冬龄以上、规格1--
3 ㎏健壮野生个体作为亲本。坚持投喂活的饵料鱼虾或蛋白含量较高的蚕蛹,春季降低水位促进水温回升,4月中下旬始,每周换水,增加水流刺激,促进性腺发育。野生翘嘴红鲌作为亲本繁殖2年后必须淘汰。

  另外,购买苗种的养殖产户可以在苗种繁殖时间到现场亲身观察监督。

  2 大规格鱼种培育问题

  翘嘴红鲌大规格鱼种是实现当年养成商品鱼的关键。 

  2.1 问题

  由于翘嘴红鲌的繁殖季节迟(6-7月,盛期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中旬),相对缩短了鱼种的培育期;目前翘嘴红鲌鱼种培育生产单位,为了追求利润,采用较高密度培育苗种的方法,一般放10000--30000尾/667m²,到冬天鱼种规格在7--11 cm,培育不出大规格鱼种,养殖户养殖周期需要2年左右,影响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2.2 对策

  采用较低密度培育苗种的方法,一般放3000--5000尾/667m²,到冬天鱼种规格在14--18 cm,第 2年养成商品鱼就比较有保证。

  如果解决该鱼的提早繁殖技术,可提早培育苗种,延长培育期,充分利用鱼苗种培育生长的最好时期,提高鱼种质量和培育大规格鱼种,使养殖周期从原来的 2年缩短为1年半,对第2年成鱼早上市,也非常有效果。

  培育大规格鱼种,应该使用品质好的饲料,特别是饲料的动物蛋白质含量应该在35%以上;尽管翘嘴红鲌对饲料适应性较强,但是投喂动物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鱼种生长就慢。 

  3 运输成活问题

  翘嘴红鲌的运输技术已经成为翘嘴红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3.1 问题

  客观上由于翘嘴红鲌的繁殖季节迟,苗种供应在 6--8月,这一季节一般处于最高温阶段,而且翘嘴红鲌性急燥、喜跳善闯特性,加上体表黏液少,鱼皮薄,龄片非常容易脱落,体内鱼骨相对细小,容易受伤。鱼苗鱼种运输困难大,成活率低,长途运输激烈振动风险更大,如果不注意,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2 对策

  实践当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苗种出池前充分锻炼和冲水;2)苗种操作时避免鱼体损伤,最好带水操作;3)装苗种的密度要适宜,杂物要去干净,尼龙袋水中不能混有水生生物,尤其是水生动物;4)要求鱼苗运输过程,途中防止激烈振动,防止水温变化过大过快。实际上只要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翘嘴红鲌的运输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4 放养模式问题

  4.1 问题

  当前各地翘嘴红鲌养殖的主要模式是专塘养殖,占翘嘴红鲌种苗放养量90%以上,此外还有网箱专养模式、成鱼养殖池混养模式、河蟹池混养、套养模式、珍珠蚌养殖池套养模式等等;养殖的各种可行模式说明翘嘴红鲌的适应性强,但是各种可行模式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非常适应人工放流资源增殖,由于当前淡水渔业所有制和人们追求眼前利益迫切性,目前开展江湖大水面翘嘴红鲌的人工放流资源增殖工作很少,更谈不上人工放流资源增殖模式。这种重视养殖忽视放流资源增殖的现象,其结果将导致市场难以提供高品质无公害翘嘴红鲌商品,不能有效保护资源。 

  4.2 对策

  人工放流资源增殖为恢复名特资源创造了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目前还有许多课题要解决,首先是技术层面上,要深入开展放流江湖的生态环境、容量和合理放流数量的研究,放流增殖对江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种群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研究等等;同时政府应该尽快制定放流资源增殖投资机制与计划,为翘嘴红鲌养殖与资源保护形成良性发展而保驾护航。 

  5 疾病控制问题

  翘嘴红鲌的养殖也遇到了病害防治用药问题,翘嘴红鲌目前已发现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和出血病等。翘嘴红鲌相比较其他养殖鱼对许多药敏感强,各种药物对翘嘴红鲌的最低致死浓度依次为:孔雀石绿<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三氯异氰尿酸<高锰酸钾<呋喃西林<生石灰<甲醛溶液<食盐。 

  5.1 问题

  目前许多养殖户发现翘嘴红鲌发病,首先凭自己的经验,参考其他养殖鱼的用药方法进行。其实翘嘴红鲌相比较其他养殖鱼对许多药非常敏感,一味用药物治疗,其结果往往不理想。比如翘嘴红鲌对孔雀石绿十分敏感,安全浓度为0.031 g/m³,低于一般鱼类常用剂量0.1-0.2g/m³;该药需忌用。而亚甲基兰和食盐的安全浓度较高,可以采用浸浴和全池遍洒的方法治疗真菌病和寄生虫病。

  5.2 对策

  事实上对于翘嘴红鲌疾病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主要放在早期,坚持巡塘观察,注意翘嘴红鲌活动、体色和摄食方面是否正常;早发现早防治;2)从引起翘嘴红鲌疾病环境变化与操作上入手,比如翘嘴红鲌鳞片易脱落,擦伤后容易发生水霉病及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和出血病,我们可以采取带水操作,操作尽量不安排在容易发生水霉病的季节;3)采取生态控制疾病等,比如适当的肥水有利控制小瓜虫病发生;尽量避免化学治疗方法,生产无公害的商品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