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睡莲叶腐病防治

睡莲叶腐病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9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睡莲叶腐病主要为害浮贴水面的叶片,  症状病斑形状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状,褐色或黑褐色,坏死部后期出现白色皱球状菌丝团,后生茶褐色球状的小菌核,发病重的叶片变褐腐烂,难于抽离水面。  �...

睡莲叶腐病主要为害浮贴水面的叶片,

  症状

病斑形状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状,褐色或黑褐色,坏死部后期出现白色皱球状菌丝团,后生茶褐色球状的小菌核,发病重的叶片变褐腐烂,难于抽离水面。

  病原

病原为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核球形,椭圆形至洋梨形,初白色,后变黄褐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大小为(315~681)μm×(290~664)μm,外层的深褐色细胞大小为(4~14)μm×(3~8)μm,内层无色至浅黄色,结构疏松,组织里的细胞大小为3~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随病残株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漂浮水面,气温回升后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害叶片,病菌发育适温25~30℃,温度高于39℃或低于15℃不利发病,夏秋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减少菌源,采收时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集中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睡莲叶腐病防治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