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2011年夏秋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1年夏秋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水稻病虫一、发生趋势(一)水稻害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全省总体偏轻发生,其中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

    水稻病虫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害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全省总体偏轻发生,其中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沿江局部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五(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在7月下旬后期和8月中旬后期。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其它大部分稻区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第一低龄幼虫盛期在7月下旬末,第二低龄幼虫盛期在8月上旬末至中旬初。二代二化螟在沿江和江淮南部等混栽稻区中等发生,其它稻区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800万亩;卵孵高峰期大部出现在7月下旬,沿淮稻区在8月上旬初。

    (二)水稻病害:预计全省单季稻病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病程度将轻于近年。其中纹枯病全省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100万亩;预计稻瘟病在皖南、皖西南山区、沿淮迟熟单季稻区以及其它常发地区感病品种水稻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600万亩;预计稻曲病在早中熟单季稻感病品种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省部分稻区有流行的风险。

    二、预报依据

    (一)水稻害虫

    1、“两迁”害虫迁入峰次少,迁入虫量低,二化螟灯下蛾量偏低且蛾峰不明显。稻飞虱截至7月18日全省出现迁入峰次0-2个,比近3年偏少1-2个;全省大部分稻区单灯累计灯诱虫量为35-891头(以白背飞虱为主),比中等发生的2010年同期值偏低12.3-98.8%,比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22.6-98.9%。稻纵卷叶螟截至7月20日全省大部分稻区出现两个迁入峰,峰期亩蛾量皖南和皖西南部分稻区在600~2300只,迁入量较高;其它地区亩蛾量大多数在500头以下,较常年同期偏少4-9成。二化螟截止7月18日全省绝大部分地区累计诱集一代成虫数量为2-139头,比近三年同期均值减少8-99%,且蛾峰不明显。

    2、“两迁”害虫当前田间虫、卵量,一代二化螟残虫量总体偏低。近期调查,稻飞虱当前田间虫、卵量总体偏低,但皖南、沿江部分稻区较高。田间百丛虫量绝大多数地区单季稻在200头以下,比前三年同期均值偏低15.8%-97.9%,但休宁、歙县、绩溪单季稻田间百丛虫量在494-943头,虫量高;单季稻田间百丛卵量大多数在400粒以下。稻纵卷叶螟7月中旬一季稻田百丛虫量大多在5.9-53.3头,比近三年均值减少30%以上。田间卵量大多低于90粒,较近3年同期偏低。二化螟全省大部分地区一代残留虫量在154.7-943.5头,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偏低。

    3、“两迁”害虫补充虫源将加大发生基数。随着我省稻飞虱南方虫源地早稻收割,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仍将有后续虫源不断迁入,预计后期田间虫、卵量将进一步上升。

    4、食料条件整体有利。受前期干旱天气影响,单季稻栽播期较常年偏迟一周左右,目前大部分处于分蘖末至孕穗初期,营养条件好,有利于“两迁”害虫和二化螟的取食为害。

    5、气候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据省气候中心预报,2011年7月下旬~8月中旬淮北和江淮之间降水量比常年略多,沿江江南接近常年,部分地区略多。全省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高。全省高温(日最高气温≧35 ℃)日数接近常年。气候条件对“两迁”害虫和二化螟发生为害无明显不利影响。

    (二)水稻病害

    1、当前水稻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但田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7月中旬各地调查,单季稻纹枯病田间病情差异大。另外受前期干旱影响,单季稻栽(播)期普遍推迟,田间见病晚,病情较2010年同期偏低。单季稻叶瘟泾县、宣州、郎溪、旌德、贵池等地发生较重,发病田块病叶率、病指高于近三年同期均值;其它区域发生相对较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差异较大,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总体重于去年,尤其在天优81、国稻9号等两系杂交稻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

    2、田间菌源广泛,传毒介体传播病毒病存在潜在威胁。稻瘟病、稻曲病近年来在我省感病品种上发生重,发生面积大,菌源广泛存在。7月中旬各地调查,单季稻田间灰飞虱虫量较2010年同期虫量偏低,但随着早稻的收割,部分混栽区灰飞虱将从早稻田迁入一季稻田,加大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流行的风险。另外,随着白背飞虱的不断迁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能在我省部分稻区有所发生。

    3、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省种植的单季稻如两系杂交稻、粳糯稻品种大都不抗稻瘟病、稻曲病等,大部分地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约为30-80%,利于稻曲病、稻瘟病发生和流行。

    4、气候条件对多种病害发生较为有利。据省气候中心预报,2011年7月下旬~8月中旬气候条件(见第2页)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发生和流行,但对稻曲病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棉花、旱杂粮病虫

    一、发生趋势

    (一)棉花和旱杂粮害虫:预计四代棉铃虫沿江东部及淮北部分棉区中等发生,其它棉区偏轻发生,卵高峰8月20-25日,发生面积约180万亩;四代盲蝽象沿江棉区中等、局部棉区偏重发生,淮北棉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80万亩;斜纹夜蛾沿江棉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30万亩;烟粉虱淮北北部、沿江东部棉区中等至偏重发生,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发生面积约120万亩;花铃期棉叶螨偏轻发生,发生盛期在7月底~8月上旬,发生面积约150万亩;花铃期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二代玉米螟沿淮、淮北玉米主产区将偏轻发生,江淮中北部和淮北东北部局部将中等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400万亩(详见我站第18期《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玉米蚜虫全省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发生面积约350万亩;豆天蛾、豆蚜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50万亩、100万亩,豆天蛾三龄幼虫盛期大部分地区在8月中旬;大豆食心虫偏轻、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80万亩,大豆食心虫卵孵盛期大部分地区在8月下旬。

    (二)棉花和玉米病害:预计棉花枯、黄萎病全省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30万亩,预计8月下旬-9月上旬进入第二发病高峰;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小斑病、南方锈病将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流行高峰期在8月份,发生面积分别为200万亩、400万亩、300万亩、150万亩。

    二、预报依据

    (一)棉花和旱杂粮害虫

    1、灯诱虫量斜纹夜蛾偏高,豆天蛾数量偏低。7月1日-18日,各地单灯诱诱集斜纹夜蛾量一般为4-64只,比近三年均值增加11.7%-166.7%,数量偏高。截至7月18日,单灯诱集豆天蛾量一般为3-99头,较近3年均值减少17.0-93.8%,属轻发生年份。

    2、大部分棉区田间棉铃虫卵量和烟粉虱虫量偏高,部分棉区棉铃虫量偏高,大豆食心虫去年虫食率较低,其他虫害田间发生数量少。7月中旬各地调查,大部分地区棉铃虫二代百株累计卵量为20.0-1818.0粒,较近三年同期均值增加了1.0-18.9倍;沿江部分棉区百株幼虫为1.4-8.0头,高于近年同期,其他地区未见幼虫。烟粉虱在砀山、无为等地见虫早,三叶百株虫量高于3年同期均值。棉盲蝽象百株虫量和新被害株率均低于近年。大豆食心虫去年虫食率较低。斜纹夜蛾沿江部分地区平均百株虫量与偏轻发生的近年相当; 棉叶螨、棉蚜、大豆蚜虫发生数量均远低于防治指标。

    3、天敌控制作用较强。7月中旬各地调查,百株天敌单位3~15个(棉蚜平均百株三叶蚜量10~150头),益害比大,天敌控制作用较强。

    4、食料条件。全省抗虫棉比例高达90%以上,不利于棉铃虫发生为害;棉花长势好,有利于盲蝽象、斜纹夜蛾、棉蚜、棉叶螨发生为害。

    5、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省气候中心预报,7月下旬~8月中旬气候条件(见第2页)有利于大豆食心虫、玉米蚜虫发生,对棉盲蝽、斜纹夜蛾、棉铃虫、棉叶螨、棉蚜无明显不利影响。

    另外,二点委夜蛾在砀山、萧县、谯城等地未灭茬的直播田或麦秸、麦糠遗留多的玉米田为害严重,发生面积约37万亩。7月15日调查,谯城玉米被害株率为5.5%,平均百株虫量25头;砀山、萧县未灭茬玉米田平均被害株率均为16.5%,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分别为5头和23头,翻耕、旋耕和焚烧灭茬的玉米田为害较轻,玉米苗平均被害株率分别为0.02%、0.68%,平均百株幼虫分别为0.02、0.21头。

    据近期各地调查,大部棉区未见甜菜夜蛾发生为害,但东至、宿松7月15-18日百株虫量分别为2.3头、1.3头,幼虫为害早。甜菜夜蛾具有突发性,易爆发成灾,各地须加强虫情监测。

    (二)棉花和玉米病害

    1、棉花枯、黄萎病在部分地区发生偏重,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仅在少数地区零星发生。7月上中旬棉花枯、黄萎病病田率一般为15%~67%,病株率一般为1%~32%,萧县、无为、望江等地发病程度仅低于偏重发生的2007年。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在颍东、蒙城等少数地区零星发生,其他旱杂粮病害未见。

    2、菌源广泛。近年棉花枯、黄萎病和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在我省玉米主产区发生较为普遍,病害发生菌源广泛。

    3、主栽品种抗病性不强。全省种植的棉花品种绝大多数不抗枯、黄萎病;玉米主产区种植的主导品种,如郑单958、鲁单981、中科4号等大多抗病性不强。

    4、气候条件有利。省气候中心预报,7月下旬~8月中旬气候条件(见第2页)有利于玉米病害的发生,夏季高温天气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流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若秋后雨水偏多,将有利于该病再次流行。
    另外,近年大豆根腐病、大豆紫斑病在主产区有不同程度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若8月中下旬阴雨天气多,将有利于大豆病害发生流行。

( 来源:安徽省植保总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