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当前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当前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鸡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艾美尔科、艾美尔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单细胞寄生原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下痢、血便、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为特征的寄生虫性疾病。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

  鸡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艾美尔科、艾美尔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单细胞寄生原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下痢、血便、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为特征的寄生虫性疾病。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雏鸡爆发球虫时死亡率为20%~30%,严重者甚至高达80%,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增重和产蛋会受到一定影响,且易诱发其他疾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人们把球虫形象的比喻为“养殖利润的强盗”。

  一、流行特点

  发病率高,发病日龄拓宽   球虫卵囊感染鸡只后无论是否会引起临床症状,都会向环境中排出大量的后代卵囊,增加感染压力,成为新的感染源,而球虫卵囊对恶劣的环境和一般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被污染鸡舍中的卵囊很难清除,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来球虫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低日龄肉鸡发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最早的可见8日龄鸡只发病,而产蛋鸡小肠球虫在一些地区也很流行。

  发病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   目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集约化养鸡场普遍采取控温控湿的措施以及大棚密闭饲养肉鸡,温度和湿度较适宜球虫的发育,使球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北方地区蛋鸡的球虫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6~9月发病率最高。

  慢性病例增多,临床症状不明显   由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引起的以血便为典型症状的球虫病,比较容易引起养殖业主的注意,从而能够及时治疗。然而,当鸡群感染了致病力较差的种属或轻微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球虫病时,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但慢性球虫可破坏鸡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雏鸡和育成鸡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达不到产蛋高峰,由于慢性球虫病不宜被发现,因此造成了对生产性能的长期影响,从经济效益上讲,慢性球虫所造成的损失要比鸡群爆发球虫还要严重。

  耐药性严重,药物防治失败的病例屡屡发生   目前各地分离的球虫均表现出对各类抗球虫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部分的虫株表现为多重抗药性和交叉抗药性,使药物防治效果下降、防治失败或效果不佳,引起临床或亚临床球虫病屡屡发生;球虫耐药性的日趋严重是导致药物防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球虫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则是导致药物防治球虫失败个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抗球虫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又加速了球虫耐药性的产生,使耐药的虫株日益增多,更多抗球虫药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导致抗球虫药使用年限缩短。

  与其他致病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率高   球虫可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使肠道的天然屏障系统被破坏,为肠道其他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同时球虫的大量繁殖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使有害菌群大量繁殖成为肠道优势菌群,从而引起球虫病和肠道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加剧了肠道炎症症状,导致了鸡“肠炎综合征”、“肉鸡肠道综合征”或“肉鸡消化障碍综合征”等的发生。发生球虫病的鸡群还容易发生法氏囊病免疫失败,而传染性法氏囊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又可加重球虫病的症状,增加球虫病的严重程度。

  二、防制对策

  (一)合理使用抗球虫西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球虫药和最佳使用时机    为了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球虫药,必须了解目前使用的抗球虫药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对一种抗球虫药的效果评价应充分考虑到药物本身的抗球虫活性、抗球虫谱、作用峰期、毒副作用及成本等多种因素。不同种类的抗球虫药化学结构不同,发挥作用的机理也有所不同,导致抗球虫药的作用峰期分别处于球虫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

  根据不同抗球虫药物的作用峰期来选择所使用的药物和使用药物的时机,抗球虫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如喹啉类、氯羟吡啶、离子载体类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峰期在感染后3~4天的药物多用于治疗(如甲基三嗪酮、氯苯胍、磺胺类、尼卡巴嗪、球痢灵、氨丙啉等)。在穿梭和轮换用药时,一般先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

  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含量   目前市面上多数抗球虫药物使用的都是商品名,一些抗球虫药物不明确注明其有效化学成分和实际的有效含量,很多商品名不同的抗球虫药物其有效成分是相同的,例如加福、抗球王等抗球虫药物有效成分都是马杜拉霉素;球净、杀球宁的有效成分均为尼卡巴嗪;优素精、赛可喜的有效成分均为盐霉素等,并且其有效含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用抗球虫药物时,应首先确定市售商品抗球虫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有效含量,再进行合理的应用。

  根据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确定适当的使用浓度    如果抗球虫药物使用剂量过小,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反而易使球虫产生耐药性以至爆发球虫病;过量使用则可能产生不良作用,甚至中毒死亡。而由于鸡群的高密度饲养会导致球虫污染增大或因发生其他疾病影响药物摄入量时,增加用药浓度是必需的,因此在充分考虑不同抗球虫药的安全范围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如氯苯胍和氨丙啉,当球虫对规定浓度产生耐药性时,采用高浓度时仍可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常山酮和多数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剂量己经非常接近鸡的中毒量,对这些药物而言增加浓度是不适宜的。例如,马杜拉霉素的常用剂量是5毫克/千克饲料,超过6毫克/千克时就会对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饲料利用率下降,超过7毫克/千克饲料的浓度混饲时,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因此,掌握好使用剂量是应用抗球虫药物的一个关键。

  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面对目前抗球虫新药开发缓慢的现状,延缓球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现有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寿命成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延缓抗药性产生的有效方法是将不同作用类型的抗球虫药有规律的交替使用,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在设计抗球虫药使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球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抗药虫株存在的普遍性和不同抗球虫药的作用特点、使用历史、过去使用的效果、不同产品抗药性的产生速度等。实践证明轮换用药、穿梭用药、联合用药等方法可有效的减缓和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二)使用抗球虫中草药和球虫疫苗

  中草药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消除鸡感染球虫后产生的下痢、血便等症状,不仅可预防和控制球虫病,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鸡的抗病力,目前由青蒿、常山、柴胡、白头翁、苦参、地榆、黄柏等中药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均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中药用于鸡球虫病防治具有毒性低、残留少、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与西药结合使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且还能降低西药的使用量,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球虫疫苗接种鸡群的方法己经在种鸡使用了很长时间,在配合抗球虫药物和其它措施的情况下,比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的效果要理想的多,虽然免疫副反应大等原因限制了球虫疫苗的大面积推广,但球虫病疫苗的使用仍将迅速增长。促成疫苗使用量增加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生产低药残或无药残家禽的需要,符合绿色食品的发展方向;二是球虫抗药性的出现使得单纯以抗球虫药物来解决球虫病的问题已经愈加困难;三是随着对球虫免疫机理研究的深入,副反应更小,保护率更高的球虫疫苗的不断推出。笔者认为抗球虫化学药物、抗球虫中草药与球虫疫苗的交替或组合使用以及结合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的综合性措施将是未来防治球虫病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注重饲养管理和辅助治疗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细菌混合感染   鸡发生球虫病时,往往引起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等混合感染,特别是由条件性致病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更是常见,从而加剧了球虫致病的程度。因此,在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防制细菌混合感染。

  注重辅助治疗   鸡发生球虫病时,常引起食欲下降,消化机能紊乱,降低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应用磺胺类药物抗球虫药物时也会抑制维生素B和维生素K在肠道的合成,所以应在饲料中给予补充。因此,在治疗时,可补充维生素A、B、K、E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性物质,以起到加速肠上皮细胞的修复、止血及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但在用氨丙啉、二甲硫胺治疗时,不宜添加维生素Bl,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加强管理,注重预防   球虫卵对大部分消毒剂均有抵抗力,对空鸡舍最好选用火焰消毒法,用具可用开水烫、热碱水洗等。定期清理垫料,减少环境中的球虫卵或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减少鸡只接触粪便的机会,进而减少食入球虫卵囊的机会,可减少鸡只感染本病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