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10亩,平均水深1-2米,塘埂坚实不漏水,埂面宽度2.0-2.5米,池底平坦少淤泥,排灌方便,池塘的土壤符合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符合农业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减少池水向外河的排放,避免养殖自身的污染。
3、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要用铝皮、加厚簿膜或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材料埋入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四角作成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米的堤埂,池塘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网高1米,以利防逃和便于检查。
4、池塘的清整消毒 清除池塘过多的淤,并经冬季阳光曝晒,在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底质和杀灭病原体。禁止使用五氯酚钠作为清塘剂。清塘以后的进水用60目规格的尼龙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5、种植水草、放养螺蛳 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作为部分青饲料的来源,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促进蟹的生长。水草的品种以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或伊乐藻和浮水的水花生相结合为好,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30%左右。放养螺蛳可吸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又可提供鲜活饵料。采用上述养殖方式,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1)、水草种养方法 苦草、轮叶黑藻的种植:在清明前后,池塘水位20-30厘米,每亩用草籽50-150克,播种前草籽先用水浸泡1-2天,然后用细泥拌匀,全池散播或条播,播种后一个月即可长成5厘米以上的幼草。伊乐草种植:在3-4月份,池塘水位40厘米,采用分段无性扦插的方法,每亩种草量5-10公斤。 水花生的放养:在3-4月份,割取陆生水花生,在池塘四周离塘边1米处设置宽约2米的水草带。在生长旺季应割除过多的水草,以防缺氧和水质恶化。
(2)、螺蛳放养 在4月底前,亩放螺蛳200-300公斤,全池均匀抛放。
6、 设置“蟹种暂养区” 蟹种放养的初期,在池塘的深水区,用网围拦一块面积占池塘总面积三分一至五分之一的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
二、河蟹、青虾生态特性的对比分析。
我们将河蟹、青虾的主要生态特性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它们对水环境的要求基本相同,青虾对水中溶氧的多少尤为敏感;二者的食性基本一致,但存在摄食能力和强度的强弱之分,河蟹强,青虾弱,因青虾的摄食能力较差,所以水生植物腐败的茎叶、有机碎屑等河蟹不食的食物便成了青虾的主食、故在蟹塘中混放青虾,能有效地清除残渣剩饵,防止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质变坏现象发生,二者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虽都具有抢食和互相残杀的习性,但同养于一塘,面对螃蟹的凶猛捕食,青虾的互残现象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体幼弱小的青虾往往成为河蟹的美食;二者都具有蜕壳促生长的特性、同养于一塘对水质,营养和钙质的补充要求更高,必须强化饲养管理措施;河蟹善于攀越逃逸,防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青虾不善攀逃、可以不作考虑;河蟹在咸水里生,青虾则在淡水中繁衍,当年虾又能繁殖后代,我们利用青虾的这一特性,掌握好青虾的放养密度使繁殖的幼虾绝大多数成为河蟹的优质饵料,少数幸存者长成又大又肥的商品虾,池养蟹因饵足质优,上市规格必将比单养理想。
三、苗种放养
1、蟹种的放养 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不同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培育的蟹种其成活率、抗病性及生长能都明显好于外购的蟹种。因此,宜选择自已培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系蟹种,尽量不买外地的蟹种。蟹种放养时间宜在当年的11-12月底和翌年的2月底——4月初,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500-8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20-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2、青虾种的放养 在五月中下旬投放抱卵虾,抱卵虾选择卵粒呈黄绿色,无伤残,平均规格4-6厘米的优质虾、亩放3公斤左右,直接放入塘中,亲虾下塘2-3天,亩施腐粪肥100公斤,培育水质,仔虾孵出后3-5天,每亩用1公斤黄豆浸泡泡磨浆去渣沿池边均匀泼洒,促其快速变成幼虾,这不但为河蟹提供为数众多的优质活饵,也为幸存者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达到蟹、虾双丰收的目的。
3、鲢鳙鱼种的放养 蟹池中搭养适量的鲢鳙鱼种,可以调节水质,减少蓝绿藻的数量,增加池塘的产出。每亩池塘放养一龄鲢、鳙鱼种30-60尾,鱼种规格为每公斤10-20尾。
四、投饲管理 池塘中培育有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可解决河蟹的部分饲料来源。在养殖过程投喂的饲料主要种类有:河蟹配合饲料、螺蚬、冰鲜鱼,另搭配少量的大小麦、豆粕、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投饲总的原则为: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即在饲养前期(3-6月),以投喂颗饵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同时摄食池塘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在饲养中期(7-8月),正是高温天气,应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水草,大小麦、玉米等植物性的投喂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满足河蟹的后期生长和育肥所需,适当搭配小量的植物性饲料。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颗粒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的营养需要,符合农业部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控制投饲量,每日投喂1-2次,饲养前期每日1次,饲养中后期每日2次,上午投总量的30%,晚上投总量的70%;精饲料与鲜活饲料隔日或隔餐交替投喂,均匀投在浅水区,坚持每日检查吃食情况,以全部吃完为宜,不过量投喂。整个养殖期间每亩饵料的大概消耗量为;颗粒饲料100公斤,鲜鱼300公斤(或螺蚬1500公斤),青饲料100-200公斤,另加少量的植物性精饲料。
五、水质管理 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生长最适温度在26-30℃之间,透明度控制在35-50厘米,前期偏肥,后期偏瘦。养殖初期、(3-5月)池塘水深0.5-0.8米,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每5-7天添加新水一次,到高温季节,池塘水深保持1.2-1.5米,并每天灌注外河水20厘米左右,水草的覆盖率达池塘面积的30%,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当池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换水或采取其它的措施改善水质。经常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呈微碱性,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脱壳生长。一般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注意在高温季节减量或停用。施用复合生物制剂(EM菌、光合细菌等)可改善池塘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可预防病害的发生。
六、主要病害的防治 提倡应用健康养殖技术,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康蟹种、保持池塘良好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饲料等技术措施,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如果发生病害,应按农业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