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灾区河蟹复产关键步骤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谈谈灾区河蟹复产关键步骤
 
                                  功能用途 
  推动灾区河蟹恢复生产,提出“一围二种三投螺;稀放混养品种多,药浴施肥不可少,强化营养最重要”等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1.围蟹种草 
  养蟹水体必须保持水草资源,大力提倡围蟹养草,围栏种草,以草养蟹。只有建造一大批“水底森林”,才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才能养出规格大,品质好的“青背、白脐、金脚、黄毛清水大闸蟹”来。 
  2.投放活螺蛳 
  每亩蟹池投放活河螺(红壳螺蛳)150千克~250千克,最晚3月中旬前结束。 
  3.稀放混养 
  蟹种按每亩500只~600只放养,规格在每千克100只~150只。为增加蟹塘养殖总产量,池塘中可增加青虾、鱼类的套养比例。混养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弹性越强,缓冲力越大,养殖结构越稳定。前题是与主养的河蟹在水体、饵料等方面不产生矛盾。 
  4.蟹种药浴 
  蟹种放养前用药浴消毒,防止水霉病。采用万分之一的“新洁而灭”药浴15分钟。 
    5.培育肥水 
   蟹种放养前15天~20天,每亩水面施用发酵有机肥150千克~2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一方面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可防止水体透明度过大而滋生水绵(青泥苔)。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80厘米。 
   6.强化营养  
  水温在5℃以上河蟹就可摄食,此时可用香味浓,容易消化的食物作为诱食饵料,如酒糟、麦芽等。另外,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 
   7.加强池塘管理 
  (1)做好蟹池清洁卫生工作。发现死鱼、死蟹必须及时捞出,并专门用一深坑,加生石灰或漂白粉后深埋处理,严禁死鱼、死蟹乱丢,否则容易造成病害传染。 
   (2)做好池塘管理日记。 
  (3)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防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