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控制鳗鱼养殖中三类苗数量

控制鳗鱼养殖中三类苗数量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鳗鲡“三类苗”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主要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而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鳗鱼养殖过程中,“三类苗”所占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鳗鱼的养殖成本�...

    鳗鲡“三类苗”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主要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而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鳗鱼养殖过程中,“三类苗”所占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鳗鱼的养殖成本、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在当前鳗价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鳗鲡“三类苗”的数量显得尤其重要。 

  一、控制鳗鲡“三类苗”数量的有效途径 

  1、选择优质苗种。 

  2、采用科学的养殖培育技术。在白苗培育阶段进行泼浆驯化时,前2次投喂要有充足的投喂量,使每条鳗苗都有机会摄食到饲料,做到宁多勿少。由于红虫  (丝蚯蚓)在水中易结成团,使弱小的鳗苗难以摄食或惧食,因而在泼浆时要做到缓慢、逐步泼洒,一般泼洒时间掌握在30-40分钟左右,不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将稀释的红虫浆泼洒完。同时,根据培育池中鳗苗分布位置与活动特点,灵活掌握泼洒范围,使一些体质弱的、沉底不善于游动的鳗苗也能摄食到饲料,以利于鳗苗体质的恢复,不至于拉大与健康鳗苗的生长差距。在泼洒操作方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尽量做到红虫浆颗粒悬浮在水中,以适于鳗鱼的摄食习性。实践证明,泼浆驯化阶段是有效控制鳗鲡“三类苗”数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白苗培育过程中,可根据鳗鲡上台摄食能力的强弱来决定饲料台提升的时间与位置,不要急于在短时间内提升饲料台。对于生长不均匀或上台摄食率较低的白苗,一般也可以采用池底投喂红虫的方式直至即将进行饲料转化前几天再逐步提升饲料台,使鳗苗能够相对均匀摄食,防止弱小鳗苗因饲料台的提升而无法上台摄食,以有效减少“三类苗”产生的数量。 

  二、鳗鲡“三类苗”的养殖措施 

  1、首先准备大面积的精养池或土池,进行清塘消毒后,在投放“三类苗”入池前一个月,加入清水,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育,使池水含有丰富的浮游植物与适量的浮游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各项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以有利于“三类苗”摄食部分天然生物饵料,促进其内脏功能的修复与提高摄食欲望。 

  2、新选出的“三类苗”要单独在一个池子中另行养殖,并尽可能降低放养密度,但也不可过低,否则会影响“三类苗”的争食欲望及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不要将“三类苗”投放到已有同等规格鳗苗或健康鳗苗的培育池中,因为原培育池中的鳗苗已适应生长环境,而新投入的“三类苗”不能马上适应,尽管个体差异不大,但缺乏争食能力。 

  3、适当提高养殖水温,可以增加鳗苗体内酶的活性,促进生化反应,提高新陈代谢水平。特别是幼苗时期,提高水温后的养殖效果更明显。 

  4、在精养池中培育“三类苗”,要定期进行选大留小。因为“三类苗”养殖一段时间后必然出现个体间的大小差异,其中一部分鳗苗生长速度加快,比其他个体大,争食能力强,把这一部分选出来,可以并入同一规格的“三类苗”培育池中养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