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杉苗赤枯病防治

杉苗赤枯病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杉苗赤枯病是杉木的一种重要病害。除危害杉木外还危害柏树、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幼苗和幼树。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杉木和松树比较多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一)症状因受害时期不同,则症状类型亦不同。...

杉苗赤枯病是杉木的一种重要病害。除危害杉木外还危害柏树、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幼苗和幼树。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杉木和松树比较多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一)症状

因受害时期不同,则症状类型亦不同。

杉木尖枯:受害苗木先是顶部嫩叶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变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叶,使嫩梢赤枯,病斑上散生黑色稍有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分生孢子盘吸湿长出褐色或黑褐色的丝状或卷发状的分生孢子角。严重的病苗整株变枯褐色而死亡,轻病苗仅顶梢枯死,常能再发2―3个不定芽,使杉苗成多头状。

树冠基枯:在夏季温度高的地方,因地表热辐射,苗木基部受灼伤,病菌从灼伤处侵入针叶。初期针叶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在病斑周围有暗红色稍隆起的界线。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的子实体,最后常引起叶尖枯死。潮湿时也能见到黑色的分生孢子角。

杉木顶枯:定植一年生的杉木顶梢以下30cm处发黄,然后向上下扩展,病斑呈淡红色。皮层破裂后树梢呈棕褐色,当木质部被侵染时,整个顶梢也感染。枯梢上有黑色小点,遇潮湿时产生分生孢子角。

(二)病原

杉苗赤枯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多毛孢属,多毛孢菌Pestalotia shiraiama引起。

该病菌菌丝体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6―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24小时内萌发率达50%。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树上及地面上的病叶中越冬。越冬后孢子萌发速度很快,在湿度满足的情况下,经两小时即可萌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垂死的组织侵入,并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叶是初次侵染源。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特别是在雨季蔓延迅速。当7月中旬温度上升到30℃以上,遇到雷阵雨,苗圃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初发病的苗木,可以形成发病中心。月平均温度在11℃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当月平均气温高于20℃时,病叶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至到10月气温下降到25℃以下,相对湿度低于50%,病菌才逐渐停止扩散。

沙土地或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地,苗木生长衰弱,发病较重。苗木生长过密、氮肥施的过多、遮阴时间过长使苗木生长柔软,易发病。阳光照射强烈而不遮阴的苗木也易发病。

(四)防治措施

1、选择圃地:苗圃地要选择沙壤土和壤土,避免选用沙土、粘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发生过赤枯病的苗圃,冬季要深耕或实行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苗木 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加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对过密的苗木要及时间苗,使苗床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在光照强时要注意遮阴,幼林要及时抚育、间种绿肥,创造不利于赤枯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和幼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4、拨除病苗: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雷雨过后,要经常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拨除烧毁,以免扩散蔓延。

5、药剂防治:发病期间每两周喷洒一次1∶1∶200倍波尔多液,或喷洒50%退菌特800倍液、70%的百菌清500―800倍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杉苗赤枯病防治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