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蟹类常见疾病防治

蟹类常见疾病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一、颤抖病  病因: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步足环起不能伸展,发生阵阵抖动,有的病蟹肝部发黑或发白,损坏至死,鳃溃烂缺损,蟹足尖端呈现黄色或红色,腹甲异常略有黄色,有时透明水肿,顶部呈淡红�...

一、颤抖病

  病因: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步足环起不能伸展,发生阵阵抖动,有的病蟹肝部发黑或发白,损坏至死,鳃溃烂缺损,蟹足尖端呈现黄色或红色,腹甲异常略有黄色,有时透明水肿,顶部呈淡红色,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上岸不下水或栖于靠近水面的池边。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严重时须连用两次;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鱼虾5号0.1%、虾蟹脱壳素0.1%、虾蟹宝0.5%、Vc脂0.2%、抗病毒口服液0.5%、营养素0.8%。

  二、上岸不下水病

  病因:细菌及病毒引起

  症状:病蟹爬上岸边、水草或树根上,长时间不下水,最后失水死亡。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强克毒60ml/亩米;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Vc脂0.2%、肝胆双保素0.2%,连用3—5天,若厌食可内服健胃消食散0.5%。

  三、水肿病

  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腹脐及鳃丝水肿透明,有时趴在池边,不摄食也不活动。

  防治方法:同“上岸不下水病”

  四、肠炎病

  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摄食减少,肠道发炎、发红且无粪便,有时肝、鳃亦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强克毒60ml/亩米;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Vc脂0.2%、肝胆双保素0.2%、盐酸环丙沙星0.05%、诱食剂0.2%,连用3—5天。

  五、肝坏死病

  病因:细菌感染、投喂变质饵料或底质恶化引起

  症状:病蟹的肝有的呈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或深黄色,严重时内脏模糊,此病一般伴有烂鳃。

  防治方法:同“上岸不下水病”

  六、烂鳃病

  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鳃丝变色,有炎症局部溃烂或缺损,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
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强克毒60ml/亩米;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鳃病速克0.5%、Vc脂0.2%、肝胆双保素0.2%、盐酸环丙沙星0.05%、诱食剂0.2%,连用3—5天。

  七、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因:聚缩虫寄生引起

  症状:病蟹体表长着一层厚厚的毛状物,且附有污泥,蟹壳呈灰黄色或灰色,无光泽,用手摸其壳,光滑粘稠,污物很难刮到。

  防治方法:a:全池泼洒农康宝1号0.2ppm,隔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ppm;b:在饲料中添加鱼虾5号0.1%、虾蟹脱壳素0.1%、虾康宝0.5%、Vc脂0.2%,以利于蜕壳除掉纤毛虫;c: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采用池底改良活化素、光合细菌、复合芽孢杆菌改善水质和底质。

  八、脱壳不遂病

  病因:a:缺乏钙、磷等营养盐,饲料营养不平衡;b:细菌或病毒感染蟹的鳃、肝脏等器官,造成内脏病变;c:蟹的体内蜕皮激素分泌过少;d:水质和底质污染。

  症状:病蟹病蟹常潜伏在池塘四周浅水处或水草上,甲壳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有较大的裂缝,有的不能脱壳,有的脱壳后不久死亡。

  防治方法:a: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b: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鳃病速克0.5%、Vc脂0.2%、肝胆双保素0.2%、盐酸环丙沙星0.05%、诱食剂0.2%,连用3—5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蟹类常见疾病防治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