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膏药病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柑橘膏药病防治
症状
柑橘膏药病主要危害老树枝干。被害枝干紧贴着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或褐色绒状菌丝膜,外观如贴上膏药状,故名膏药病。后期绒状菌丝膜龟裂,易于剥离。严重时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包括白隔担耳菌[Septobasidiumalbidum Pat.](引致灰色膏药病)和卷担菌[Helicobasidium sp.](引致褐色膏药病)。两菌均以菌膜在寄主枝干上存活越冬,翌年春夏间温湿适宜时,产生担孢子借气流或蚧壳虫活动而传播,在寄主枝干表面萌发为菌丝,发展为菌膜。病菌既可从寄主表皮摄取养料,也可以介壳虫排泄的“蜜露”为养料而繁殖。通常介壳虫严重为害的果园发病往往较重。高温多雨的季节有利发病。潮湿荫蔽和管理粗放的老果园较多发病。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清园,收集病虫枝叶烧毁,改善园圃通透性。
(2)除虫控病。介壳虫种类多,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也多,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与人工、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相互协调的办法控制其为害,减少发病。
(3)药剂涂治病部。于4~5月和9~10间雨前或雨后用10%波尔多浆,或70%托布津+75%百菌清(1∶1)50~100倍液,或试用50%施保功可湿粉50~l00倍液涂刷病部,或用l%波尔多液与食盐(0.6%)混合剂,或石灰(4%)与食盐(0.8%)过滤液喷施。广东四会果农用新鲜牛尿涂刷病部也有较好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